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何处著红楼 ——曹雪芹故居争议始末

时间:2013-11-06 13:04    来源:北京日报  

  此外,吴世昌还注意到,一则扇形题诗记有“岁在丙寅清和月下旬”字样。有清一代,只有四个丙寅年,即康熙二十五年(1868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嘉庆十一年(1806年)和同治五年(1866年)。康熙二十五年曹雪芹还没出生,嘉庆十一年曹已经过世四十多年,如果题壁诗与曹雪芹有关,只可能是乾隆十一年(1746年)。而吴世昌认为,根据传说和史料,乾隆十一年曹雪芹还没有移居西山。因此,题壁诗绝不可能与曹雪芹有关。

  俞平伯看过吴世昌的报告后,深以为然。他在文后附上的《俞平伯附书》中写道:“我没有去西山实地考查,读了吴世昌同志的报告,非常清楚。壁上的诗肯定与曹雪芹无关。虽是‘旗下’老屋,亦不能证明曹氏曾经住过。吴的结论,我完全同意……”

  樊志斌对记者说,后来有人考证墙上的诗的确不是曹雪芹做的,不过要说这些诗很低劣,那也有些委屈。经考证,这些诗大多出自雍正年间由浙江总督李卫主持修纂的《西湖志》,还有的出自《东周列国志》和唐伯虎之手。至于抄录者为什么要改变其中的字句,樊志斌说:“中国文人改前人的诗是很常见的。有可能是他认为写得不好,有可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有可能是为了躲避文字狱。《红楼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就是改自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相比起来‘残’字要比‘枯’字有味道多了。”

  红学家的鉴定,令舒成勋有些沮丧,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6月9日,北京市文物考古队竟然派人把舒成勋家的题壁诗给揭走了。当时舒成勋不在家,当他回来只见屋中留下一条小坡炕和一堆一堆的黄土墙皮、碎灰片。对于这一幕,舒成勋在回忆文章中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既然认为题壁诗与曹雪芹无关,又为什么要揭走呢?樊志斌说:“只能说当时正值‘文革’,国家正常的行政机构已经停摆,人们的思维方式都不能用常理来解释。”直到1984年曹雪芹纪念馆开馆,题壁诗的原件才被送回纪念馆收藏。

  题壁诗被揭走后,舒成勋和老伴儿开始打扫屋里的渣土。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墙上的字能历经两百年仍保存完好。原来有人在字上蒙了一层印花白纸,然后又在纸上抹了一层麻刀灰。看来前人是有意要保留墙上的题字。这更让舒成勋坚信,墙上的字一定是个重要人物写的。打扫房间的过程中,舒成勋和老伴儿又发现不少带字的墙皮。舒成勋数了数,大小16块灰皮上共有56个字,不过都不是完整的句子,能读出的词组有“苏秦”、“旁观啧啧”、“今日”、“为炊”等。

  虽然老屋上的题壁诗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但是舒成勋坚信自己的旗下老屋就是曹雪芹的故居。在墙上题字的那位“拙笔”很可能就是曹雪芹的朋友鄂比。他把赠给曹雪芹的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写在了曹家的西墙上。墙上的字虽然已经没有了,但舒成勋把外甥拍的照片贴在墙上,把小西屋布置成了一间陈列室。

  从此以后,各处闻讯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据舒成勋估计,几年下来有超过5万人次参观过他家的“曹雪芹故居”。参观者或提出疑问,或探讨学问,或为舒成勋提供材料,热情极高。小屋上的题壁诗,不但改变了舒成勋晚年的生活道路,也让他结识了许多《红楼梦》爱好者。时任北京风筝协会副会长的孔祥泽就是其中一位。

  《废艺斋集稿》

  以做曹氏风筝闻名于世的孔祥泽老先生今年已经93岁高龄。时隔30多年,他已经记不起跟舒成勋是怎么相识的。估计也是听说舒家可能是“曹雪芹故居”,便慕名而往。孔祥泽一直非常注意收集曹雪芹的资料,因为他的风筝就是按照曹雪芹留下来的风筝谱——《南鹞北鸢考工志》扎的。孔祥泽与曹雪芹的这部佚著的传奇,要追溯到70年前。

  1943年,孔祥泽正在北平北华美术专科学校跟一位名叫高见嘉十的日本老师学雕塑。有一天,孔祥泽接到高见老师的通知,让他来看一本讲风筝的书。此前不久,高见嘉十突然对风筝发生了兴趣。春节期间,孔祥泽陪他到庙会买了许多风筝回来研究,还把自己的亲戚、曾在内务府风筝库当过差的金福忠介绍给高见。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标签:曹雪芹,红楼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