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何处著红楼 ——曹雪芹故居争议始末

时间:2013-11-06 13:04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黄加佳

  甲戌本《红楼梦》第一回中,脂砚斋的眉批有云:“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壬午除夕”,即1763年2月12日。照此推断,今年是曹雪芹逝世二百五十周年。 

 

                                    正白旗三十九号院西墙题壁诗全景(1984年复制)。

  曹雪芹与《红楼梦》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几乎每一次有关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新发现都能引起人们的极大热忱。四十多年前,在香山发现的“正白旗39号”旗下老屋的题壁诗,当时便在红学界乃至整个华人圈引发了一场“地震”。“正白旗39号”到底是不是曹雪芹故居?曹雪芹何时来到西山?他的生卒年和生平经历如何?这些问题,自从老屋题壁诗发现后,便经久不衰,至今没有一个定论。

  西轩题壁

  1971年,刚从北京二十七中退休的舒成勋回到香山正白旗39号的老宅居住。舒成勋祖上是正白旗舒穆鲁氏,他家已经在这里世代居住了二百多年。此时,这所老宅已千疮百孔,连北房西头单间的檩条都断裂了。闲来无事,舒成勋决定好好拾掇拾掇这所老房子。一个惊人的发现,就在1971年4月4日这天横空出世了。

  4月4日,舒成勋进城办事,他的老伴儿陈燕秀独自在家收拾西屋,准备修房。搬床时,陈燕秀一不留神,把西墙的灰皮碰掉了一块。此时,她隐约看见,墙皮剥落的地方有墨笔写的字迹。陈燕秀十分好奇,她试着把墙皮一点点揭下来,没想到字迹越揭越多。半天工夫,大半扇西墙的灰皮都被她揭掉了。看着满墙的字迹,陈燕秀有点儿六神无主了。当时,正值“文革”中期,她不知道这满墙的字迹会不会给自家惹来麻烦,便不敢再往下揭了。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横批:“真不错。”

  掌灯时分,舒成勋从城里回来。一进家门,舒成勋的老伴儿和大哥就火急火燎地把他拉到西屋墙边。舒成勋看到,墙上写满了字,而且字句布局有序,排列整齐。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扇面,有的是菱形。他仔细一读,发现这些字迹是诗词和对联,并且还有两处落款——“拙笔学书”、“学题拙笔”。

  舒成勋的祖辈一直在旗营中做武官,只会骑马射箭,别说写诗了,连汉话也不常说。这墙上的诗是谁写的呢?舒成勋百思不得其解,一夜未得安眠。

  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跑到小西屋去研究墙上的字。舒成勋后来回忆,墙上的字迹面积大概占整面西墙的60%,除了高处边缘被烟灶熏得有些发黑外,其他字迹都清晰完好,墨色如新。他数了数,墙上共有6首诗和一副对联(后文物部门考察时又发现一首诗)。其中写在墙面正中央的菱形对联最为引人注目:“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横批:“真不错。”

  舒成勋让外甥郭文杰把题壁诗一一拍照。然后,他赶紧把家中发现题壁诗的事报告给了街道。虽然不知道题壁诗是谁写的,但舒成勋隐隐感到,这可能与曹雪芹有关。

  1963年的传说

  把题壁诗与曹雪芹联系在一起的,正是那副写在西墙正中央的菱形对联。其实,曹雪芹在西山写《红楼梦》的传说,一直在世居西山的旗人中间流传。只是直到196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些传说才被学术界和公众知晓。

  1963年3月,中国新闻社记者黄波拉到卧佛寺附近的龙王堂看望同乡好友冯伊湄。闲谈中,黄波拉提到了文化部正在举办“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活动”。冯伊湄突然想起,自己的丈夫——画家司徒乔曾经有个学生叫张家鼎。张家鼎说,他的父亲张永海知道许多关于曹雪芹的传说。

  黄波拉把这个消息带回到北京城。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找到了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希望吴先生能到香山访问一下张永海。为了方便记录,吴恩裕邀请吴世昌、周汝昌、陈迩冬等学者一同前往。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1/8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标签:曹雪芹,红楼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