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商业 > 旅游

历史旅游景点推荐 广州华侨新村一甲子

时间:2015-01-12 22:49    来源:金羊网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五星红旗在首都北京冉冉升起。许多渴望祖国强大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怀着赤子之心,朝着五星红旗,纷纷从东江、从港澳、从海外来到南方大都市广州, 投身革命,参加建设或升学。这时,市委、市政府的官员们操心了,人民代表们也操心了,他们在想,广州接纳了这么多侨界人士,怎样才能贯彻好党中央有关华侨工作的指示呢?很快, 市领导层达成了一个共识:首先要让他们有一个安居的地方。

  

 何香凝题词:“归侨侨眷的幸福乐园”

 

  何香凝题词:“归侨侨眷的幸福乐园”

  1954年7月,广州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个史无前例的筹建华侨新村的方案提交给大会并获得通过。同年10月,中共广州市委批准,在白云山南麓蚬壳岗等一带划地25万平方米,兴建华侨新村(以后扩展到环市路,合共50万平方米),并采取了一系列惠侨政策,例如住宅地皮免收土地费,免收房产税5年,另拨空地建私人花园等。

  1955年5月15日,广州市市长朱光来到蚬壳岗、玉子岗、蟠龙岗的现场,主持华侨新村动工奠基典礼,为新村铲上了第一拨泥土,预示着这里将成为侨乡大都市的重要标志,获得来自海内外3000多名来宾的热烈掌声。

  事情进展很快。当年11月16日,副市长黄长水就主持召开了广州市华侨新村筹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这也是广州市华侨房屋开发公司的前身)。委员会阵容强大,主任委员是副市长黄长水,副主任委员是谢创(市侨务局局长)、方君壮(市侨联副主任)、王源兴(市侨务局副局长)。成员有城建委、建设局、房管局、建工局、电业局、自来水公司、中国银行等,还有一批侨界知名人士等。可以说,这是一个官民结合又有实力的领导机构。为了把这个全国首屈一指的华侨新村建好,市政府先后拨款50万元,来为新村建设道路、下水道、电力、电话等公共设施。筹委会还聘请了华南工学院和各路专家,组成了华侨新村规划建设委员会,进行认真的规划、设计。以后,市长朱光、副市长黄长水还多次到工地检查督促。

  经过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施工,一个美轮美奂的华侨新村很快呈现在市民面前。人们赞叹,设计者真是独具匠心。你看,他们按照平坡矮岗的地势变化,在各个山岗上,规划出各种不同造型轮廓的街坊。在蟠龙岗,玉子岗等半山腰建有华美别墅,在蚬壳岗和玉子岗部分地区的山庄则以两、三层花园式独院为主,适当配置双拼联式住宅,在稍为平整的地方则建每栋可容12至18户的公寓式住宅。

  新村内房屋的主要厅房均朝南,每栋住宅建有小庭园。村内分别有小花园、级坡、草地、行道树、绿岛,和小庭园联成一片。庭园内植有白兰花、桂花、玫瑰、蔷薇、含香等香花。而路树则有凤凰木、紫荆和从国外引进的良种树木。走进新村,清香扑鼻,姹紫嫣红,就如同走进一个大花园。

  翻开当年华侨新村村民的照片,人们脑海里会浮现一幅幅如诗的图画:有的三五知己漫步在绿树成荫,花草悦目的街道上,他们神态休闲;有的在舒适的琴房里专注地弹钢琴,仿佛听见一个个悦耳的音符从她指间流出;有的主妇在厨房欣赏着自己烹制的南洋菜,重温蕉风椰雨情;有的一家老小在食厅品尝着不同风味的西食,老人们或与儿孙嬉闹,或栽种花木,尽享天伦之乐;有的年轻侨生骑着自行车,沐浴着和暖的朝阳,在回环的山道上驰骋……

  有一幅照片,著名粤剧演员马师曾正在对着一盆凌波仙子,跟老母亲和儿女们大谈水仙经,笑容灿烂,亲情温馨。还有一幅,人们看到的是他在书房构思屈原剧本拟把古代爱国诗人搬上粤剧舞台,那凝神思考的双眸,透射出他对粤剧艺术的执着追求。而另一幅照片,在玉子岗旁一座米黄色的楼房里,粤剧著名艺术家红线女在单辟的练功小内厅,对镜排练身段迷人,让人感受到她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高尚情操。还有,中央侨委主任何香凝在新村会见归侨侨眷时被大伙簇拥着,那亲切关怀之情写满脸上。

  这一切,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令人羡慕的安居图。何香凝老人欣然为之题词“归侨侨眷的幸福乐园”。1958年12月,华侨新村基本建成,以后陆续扩充。到1965年,共建有独院177座,公寓291套( “ 文革”后继续在天胜村扩建,未记录在内)。美国华侨黄康、黄舜、陈三才、赵华协等十多人首先订购。跟着买房者接踵而至。他们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沙捞越、柬埔寨、缅甸、新几内亚、马达加斯加、菲律宾、留尼旺、加拿大、巴西、秘鲁、墨西哥、圭亚那、英国、南非、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印尼居多,有154户。一个个风云人物进入新村,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是:印尼归侨知名人士许崇德、刘宜应、薛两清、陈灼其、许受惠、宋金土、谢淡秋;加拿大侨领梁葆常;归侨散文大师秦牧;归侨画家余本;秘鲁侨领戴宗汉、戴贺庭、邓草平; 香港知名人士张中畊、邓文钊、李松、王宽诚;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红线女等。人们说,华侨新村确实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让我们看看下面一组数字。据1959年统计,华侨新村内有全国人大代表4名,全国侨联委员9名,广东省人大代表5名,广东省政协委员5名,广东省侨联委员13名,广州市人大代表3名,市政协委员3名,广州市侨联委员21名,东山区人大代表5名,区政协委员14名。

  进入政府和侨联机关的就有7人,他们原来就是侨居国的爱国侨领,如广东省副省长黄洁,邓文钊;广州市侨务局局长方君壮, 副局长王源兴( 后调任全国侨联副主席) 、刘家祺。广州市侨联副主席梁葆常;文革后的广州市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光宇(原归国侨生)。

  新村里的爱国故事

  说起爱国,人们可以说出村民身上许多故事。实业兴国是华侨爱国的表现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又遭遇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包围,制裁,急需资金发展经济,反封锁反包围。1951年旅居印尼的黄洁、蒋两清、王源兴、李祝朝、施子卿等回国, 风尘仆仆考察了六、七个城市,经过比较,选择了在广州投资,成立了“ 公私合营华侨工业建设公司”(简称华建)。黄洁任董事长,王源兴任副董事长(数人都在新村买了房子)。该公司后来与邓文钊、王宽诚领导的华侨企业公司合并,成立广东华侨投资公司。居住在新村的刘家祺(投资50万元) , 刘宜应( 投资70万元) 也参与了投资, 并任副董事长。新村内不少人是这个公司的股东,大家以资金和技术支持公司发展。到1959年初, 这个公司兴建,兴办的工厂企业已达5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广州市民较熟悉的有广东华建麻袋厂、华侨糖厂、苎麻纺织厂。

  此外还有中型的糖厂、生粉厂、针织厂、造纸厂、玻璃厂、松香厂、陶瓷厂、垦殖场等。公司又用出口外汇进口一大批急需物资。人们说,这既有助于反封锁,又为广州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说起爱国, 荣获“ 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的新村村民“两戴”,即戴贺廷,戴宗汉两位秘鲁侨领,更带“侨”味传奇。

  戴宗汉,是秘鲁著名侨领,是个对侨居国和家乡都有重要贡献的人。在秘鲁,他把中国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当地,又有所创新,被秘鲁政府授予“农业功臣”勋章。他热心捐资给当地赈灾、兴办学校、医院。又被称为“中秘人民的友好使者”。有一次,他正和家人回广州天胜村小住,听到第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将在秘鲁举行,当即吩咐女儿戴碧媛速返秘鲁,为中国女排安排好食宿等事宜。女排勇摘桂冠后,教练袁伟民满怀深情地说:“女排夺得世界冠军是和华侨的支持和鼓励分不开的。”他还特别提到戴宗汉一家对女排的支持。有意思的是,戴宗汉在华侨新村买房时,是按照他在海外发家当时居住的住宅形式、大小、方向和结构等进行设计的。房子建成后,两夫妇每隔一年回来住半年,同时带着两个以怀念家乡而起名的小外孙周祖华、周粤华到广州,送入幼儿园,学习中华文化。在家乡,他捐资兴办同文中学、人和华侨医院以及资助暨南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增添设备,1988年,被光荣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戴贺廷是戴宗汉的堂兄,他的妻子和儿女均不懂华语,为了让孩子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特意在华侨新村买了一幢独院,先后带了3个儿子回广州,送到华侨小学和21中读书。戴贺廷本人也经常回到广州来,并且同戴宗汉一起兴办同文中学,参与暨南大学捐资,人和华侨医院和各种社会公益事业,1988年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教育兴国是华侨爱国另一表现。

  广州市政府和侨胞们齐心合力,兴建了新村里的华侨小学。市政府无偿拨地2.3万平方米,市长朱光亲自奠基,何香凝题写校名。华侨、港澳同胞闻讯纷纷慷慨解囊,热心捐助,王源兴带头捐10万元(后加捐5千元),先后有2739人捐款。华侨小学是广州市当时学习环境,教学设备和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之一,1960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红旗单位”。现华侨小学已改名为越秀区华侨外国语学校,并继承了好的办学传统。

  毕业后的学子们, 有的留在国内,有的往港澳或海外,但他们不忘祖(籍)国、母校、老师培育之恩。校友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从香港唱到北京,唱到海外。“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诚挚的表白,让人们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感到自豪。

  “民间外交”载誉海内外

  华侨新村的胜利建成,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全国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副主任方方、全国侨联主席陈嘉庚,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等先后到新村探望。全国有20多个省、市的侨干、归侨、侨眷到新村参观。出版于1959年的《广州华侨新村》一书中还介绍:“由于生活的经历,住在华侨新村的归国华侨更加热爱和平,珍惜国际友谊。三年多来,他们接待过数百名国际友人,接待过来自苏联与各人民民主国家以及来自美洲、欧洲和东南亚各国的外宾,接待过来自乌拉圭、芬兰、日本等国的和平代表。苏联、罗马尼亚等国的建筑师也来过这里参观访问。来自法国的友人奥克莱参观访问后留言说:让我把你们真挚的友谊带给法国人民。”

  1982年,参加美加地区华裔学生夏令营的成员要求到华侨新村参观并专门探望来自加拿大归侨、著名油画家余本;美国纽约时报驻华盛顿首席记者专程到华侨新村参观,并探望了美国归侨黄康;瑞士法语电视台来华访问团专门到华侨新村拍摄新村风貌和印尼归侨许崇德日常生活片段。

  1984年前后,出现了“侨汇建房取消论”,这个论调甚至影响了广州市一些决策部门。市侨办领导决定发挥广州华侨研究会的参谋作用。1985年11月15日, 研究会邀请了建委、规划、设计和中行等领导和一些专家,举行了一个研讨会,会员提供了有关流花华侨住宅区、东湖新村的调查报告和有关侨房建设的论文,有理有据。与会者分析了华侨购房心态和广州市开放的形势,一致认为侨房建设要大力加强,否定了“取消论”,还进一步建议把侨房服务公司改为开发公司。会员杨建城、黄金瑞撰写的《改革经营体制,发展侨房建设》被新华社摘登在《国内动态》上,习仲勋、许士杰等领导分别作了批示,市领导也批准了把侨房服务公司改为开发公司的方案。从此,广州市华侨房屋开发公司走上了快车道,创汇大幅增加。今年已届91岁高龄的马来西亚归侨王海志,当年参加了华侨新村的建设工作,作为60年广州侨房建设的见证者,前些年被侨房公司安排入住华侨新村,安度晚年。

  屈指一数,距离广州市第一次人代会通过兴建华侨新村的决议,已过一个甲子。在这不平凡的60年中,人们把一个荒僻的野郊,建设成为侨乡大都市广州的重要标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为侨服务的官员们,市政建设者们和华侨新村人共同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旅游,景点推荐,广州,华侨新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