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书画

老人收藏剪报30载 留住了老太原的记忆

时间:2017-03-03 16:03    来源:山西晚报  

  

      太原市迎泽区柴市巷社区67岁的居民王继志,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老王酷爱读书看报,更喜欢收藏报纸上与太原有关的城市记忆。没想到,剪报收藏的习惯坚持30年后,居然“剪”出了不小的名堂。用剪报编成的十多册《读报选裁》,内容包罗万象:《春秋战国时期的晋阳经济》《太原古城建城2500年》《解读太原老街》《太原民俗文化》……俨然是一套老太原“小百科全书”,留住了满满的城市记忆。

  3月1日上午,记者前往王继志家中,听他讲述“老太原”的记忆。

  剪报成册,细数太原历史

  王继志两鬓斑白,可精气神十足,一下子抱出了十多本厚厚的剪报本。剪报本都是废物利用,很多是看过的杂志。但每一本剪报的封皮都经过用心设计,“读报选裁”4个粗黑的大字写得颇具力道,下面还附有阅读目录。这些剪报本分为城市故事、历史、文物、名人传记、老街老巷、民俗文化、老字号等十几个类别,都是报纸上刊载的文章集纳而成。

  记者随意翻开一本,就被一篇《想起当年的打煤糕》吸引住了。文章中,一位名叫钱犁的工人回忆,那时人们做饭没有煤气,烧的是煤饼,几乎每家都有一个放煤的池子,每个周末家家户户都会打煤糕。记者看到后,脑海中也突然浮现出小时候看家人打煤糕的场景。老人笑着说,邻居来他家看《读报选裁》,不少人会激动地回忆起过去的事、过去的景。

  而拥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太原,为何被称为“龙城”呢?在老人的“读报选裁”中也能找到答案。“太原,是成就帝王霸业的龙兴之地,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真龙天子,被誉为龙城。”原来,古代太原曾经是9个独立政权的国都或陪都。历史上诸多帝王起家都与古太原有关,从这里走出的皇帝达20人。因此,太原素有“龙城”一誉。

  老王的剪报时间跨度很大,从上世纪80年代末直到现在。其中,有关太原元素的剪报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说起太原各处的风物,老人如数家珍。比如,钟楼街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桥东地区最初聚居的居民从何而来,汾河上最早的桥和当年的五一广场是什么样……

  原来,他是地道的“老太原”,祖祖辈辈居住于开化寺一带。对太原,他有说不出的热爱,因此“痴迷”于收藏太原元素的剪报。用他的话来说,这些城市记忆伴随着他的成长,反复阅读仍觉得不过瘾。最近几年,有关太原城市建设变化的剪报也被他收录其中。

  感兴趣的地方,他常实地探访

  剪报的缘起,王继志说还得从30年前说起。当时,他在太原铁路局工作,曾经开过8年火车。他喜欢看书、钻研,还写了一手漂亮字,因此被调到了机关工作。他格外珍惜这个岗位,抓紧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阅读报刊就是其中一种学习方法,只要是好文章他都会剪下来保存,并分门别类、反复品读。在他的剪贴本上,勾画了线条的“重点”字句随处可见,还有的标注了阅读心得。

  他对于剪报上感兴趣的地方,经常去实地探访。比如说,龙城太原的龙头、龙尾究竟在哪里?古代有人认为太原的山川雄胜,是东北方向(龙头)向西南方向(龙尾)的一条龙。龙头位于太原和忻州交界的系舟山,龙尾在天龙山,晋阳古城是龙腹。为此,他看过剪报后会实地走一圈,看看太原的龙头和龙尾。

  此外,王继志说,报纸存放的环境不能潮湿,也不能温度过高,因为纸张中存留着酸碱、漂白粉等物质,在高温、高湿度影响下容易发生老化或腐蚀。在多年的剪报过程中,他总结出了很多保存剪报的经验。报纸叠放容易粘连,他就把剪报本竖着摆放好,在柜子里再放上硅胶,防止报纸受潮。春天四月的风最是轻柔,他准会拿出来剪报本晾晒一次。在整理剪报时,他想更换新内容了,就把旧文章对着风口敞开放一天,便可轻松揭下来。

  他的十多本《读报选裁》,老伴和街坊邻居都看过都说好。老人表示,他会继续整理、归纳关于太原城等内容的剪报。

  王继志说:现在不少人抱着手机、电脑,一看就放不下。他建议大家,想要生活丰富多彩,兴趣要广泛,关键是要学习、爱钻研。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