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书画

名家推荐:孙敦秀:书道文道一肩挑(组图)

时间:2013-01-25 22:13    来源:商务财经网  

   核心导读:“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这一思想,深受书法家孙敦秀推崇。

 

 

  上世纪80年代书法热兴起,当时与李铎、刘炳森、谢德萍等书法名家有深度交往的孙敦秀,已小有名气。此时,他却隐身于书法创作和著书写典之中。为什么呢?孙敦秀听了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的一番话:“写书法是写不出来的,只有用铅字垒起来,那是永远打不倒的。”孙敦秀渴望自己能成为中石先生所期待的“两栖”书法艺术家——既写书法,又搞书法理论研究。

 

 

  上世纪80年代书法热兴起,可图书市场上有关书法的书籍却少得可怜。当时连北京书协会员都不是的孙敦秀,却在完成紧张的军事任务外,利用业余时间在古纸堆里查资料,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搜集有关书法知识的词目1000余条,18万字,附图100多幅,三易其稿,编写出了《书法小词典》一书,交给了北京出版社。此书一经上市,深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连续两年再版,总销量达15万册,这在当时出版业处于低潮的年代,确实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该书当年成为北京出版社参加第二届国际博览会参展书目之一。

 

 

  这种小处着手的工程,达到了大处普及的效果。后来,孙敦秀在书法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新意迭出,硕果累累,他以敏捷的思绪提出了“书法要有幅式意识”的观点,为书法艺术外在表现形式的诸多不一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得到诸多同行的赞同。为此,他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又相继出版了《书法幅式指南》、《书法幅式百例》等专著;针对书法书器具书籍的空白,他又相继出版了《文房四宝手册》、《中国文房四宝》等书,并成为众多文房四宝爱好者和收藏家的案头之书。

 

 

  硬笔书法理论原本是无语的。书坛上曾一度掀起过否定硬笔书法的声浪,“源清说”、“源今说”、“断代说”比比皆是,孙敦秀为找回硬笔书法的坐标,在缺少诸多见证的条件下,利用两年时间,出版了《中国硬笔书法史》、《中国硬笔发展史》两本书。他研究的是中国硬笔书法艺术最关键最基础的课题,书中有不少值得注意的新鲜见解,对中国硬笔书法艺术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原主席庞中华将该书誉为“中国硬笔书坛的一颗原子弹”,称孙敦秀为“硬笔书法研究第一人”。 三十年来,孙敦秀身在官位,人居闹市,平心静气,痴迷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实践, 干着一介书生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他出版典、史类书籍十多本,达四百多万字。

 

 

 

 

 

 

  孙敦秀从部队转业到通州区文化委员会任副主任后,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精神令人感动,而业余时间的刻苦研究的毅力更使人起敬。著名书画家韩美林曾墨书“大音无声”、“大象无形”赠给孙敦秀,足见意蕴深长。书法理论家黄君先生曾撰文赞扬孙敦秀:“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书法的繁荣与普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孙敦秀极力推崇鲁迅先生“发思古之幽情,是为了现在”的思想论述,在潜心研究书法理论研究的同时,在书法艺术实践中,着力最多的竟是那些新出土汉代早期抄书匠、医者及兵士的墨迹手书,尽管载体材料——竹木简牍粗糙,显得过于“下里巴人”,然而,它是书法史上一切书体的前奏曲。但他选择了汉简书体,又甘愿寂寞地走了一条行迹稀少的小径。

 

 

  凭着特有的定力,孙敦秀选择了汉简书体,极力倾向于那种清新自在,外拙内秀的书法艺术特色,使他在一种新鲜而又熟悉的艺术天地中发觉了自我,激发了灵感,从而焕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激情。观其书法作品,乍看似乎是汉人简牍书体的再现,怀疑其人是从时间隧道里穿越而来的汉代遗民;细细品味,厚朴中含有灵动,粗犷中蕴含秀气,简约中多有雅趣,呈现出来的状态,真真吻合当代艺术的追求,是艺术生命中的真实流露。

责编/张小强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书道,文道,名家,书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