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益

结伴而行做公益 千里之遥献爱心

时间:2018-10-16 14:36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彭薇

  当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山民结束一天的辛劳回到家时,他并不知道,两千多公里之遥的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内,有人刚从一台自助公益咖啡机里购买了一杯香浓咖啡,而这杯咖啡正与他急需的生活用水息息相关。今年1月,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携手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了一项名为“自然能提水”的精准扶贫项目。入驻上海的公益咖啡机以10元的公益价出售咖啡,每卖出一杯,便有2元善款被捐赠帮助贵州山区居民解决由于结构性缺水问题而导致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困难。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因为公益而结为 “伙伴”,投身社区、郊区和上海对口支援地区“三区”建设,助力帮困扶贫,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国的一支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上海社会组织共参与上海7个对口支援省、8个地区170多个项目建设。

  公益扶贫发挥创意

  来自民间的公益活力,往往通过个性的方式“发声”。

  “如果我成功挑战 50公里徒步,你是否愿意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钱,让他们每天吃上一个鸡蛋?”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负责人没想到,7年前的这次“打赌”,竟获得意外热烈的回应。“一个鸡蛋的暴走”公益活动,目前筹得善款超过4348万元,让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等地2.5万余名农村孩子在校期间每天吃到一个鸡蛋,同时超过9万名孩子得到医疗服务项目、寄宿制学生健康卫生项目等资助。

  有的贫困家庭孩子居住在狭小、阴暗的“鸽子笼”中。而上海美丽心灵社区基金会发起的“螺蛳壳儿童空间改造项目”,在设计师的帮助下改造旧居,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干净明亮的生活空间。上海美丽心灵社区基金会每年入户探访和困境家庭关爱超过200户,汇聚了一条集捐款、捐物资、捐设计、捐评估监测等为一体的公益爱心链。

  智力帮扶为山区“造血”

  上海社会组织的对口帮扶,除了资金和物质的扶助,还提升到服务和智力帮扶。

  11年前,徐建华放弃稳定工作,创立社会组织——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去年6月,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开辟沪滇两地就业扶贫绿色通道。中心在云南等对口地区筑起“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将信息发布的终端深入到深藏于崇山峻岭中的州、县、乡、村,让经过核实、筛选的岗位信息直接进村,贯通了就业信息通道中的“最后一公里”。当年就精准帮扶文山建档立卡贫困户1735人,他们在州内外顺利上岗就业。

  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嫁接”产业帮扶资源,帮助宜昌等地村民创办沁邑民俗文化产业,编织中华鲟艾草布艺挂件等创意产品。目前,相关合作社已有社员70余人,年销售额200多万元。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助力科普扶贫,先后将价值超过千万元的32套流动科技馆、42个乡村电脑教室等捐赠给新疆、西藏、青海等对口支援地区。

  新机制助推公益新成长

  今年6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仁德基金会等5家公募基金会分别与浦东新区、杨浦、虹口、徐汇、普陀区社团局结对,签署“大手牵小手”合作备忘录,培育和促进社区基金会筹资与运作能力提升。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等签约加入“大手牵小手”活动,他们还将出资80万元助力社区基金会线下筹款活动、扩大社区影响力,韵达公益基金会将投入20万元在社区基金会设立助学基金。

  两年前,经过市合作交流办和市卫计委牵线,上交所公益基金会与市儿童医院联手发起“格桑花之爱”项目,资助西藏日喀则地区罹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困难家庭患儿得到及时治疗。基金会目前出资590多万元,治疗了150多例患儿。在上交所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程文看来,政府筛选“种子”项目牵线搭桥、企业出资、社会组织助力,三方共同合作,让公益活水流动起来,形成一些品牌项目,将帮困扶贫等长久地做下去。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公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