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专访

专访法兴银行陆红瑛: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驱动中企出海并购

时间:2016-11-01 18:4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之下,中企出海并购的步伐加快。Dealogic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总量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是什么原因推动了中企加快“走出去”?中企海外并购除了“有钱”还需要掌握哪些策略?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北京专访法兴银行法国国内部中国负责人陆红瑛。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总金额首度超过美国,中企海外并购的详细情况是怎样的?

  陆红瑛:今年中资往外面并购的趋势非常明显,中国公司在海外并购的整体情况来看,不论从速度、单个并购的交易额以及整体的交易量都有很大的突破,并购资产分散化非常明显。2015年好像就是一个分水领,2015年之前中国大笔的并购主要是围绕能源和资源,2015年之后的并购范围扩展到制造业、服务业、酒店、旅行公司等方面,今年尤其突出。

  日报:中企海外并购的规模井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陆红瑛: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中国经济的转型已经进入了新的快车道,针对中企海外并购形成一个推进力,企业用更快的速度不断调整自己在新常态下自己的定位,中国庞大制造业过去的低成本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失去了一部分竞争力,企业内在有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率的需求。

  我非常理解为什么美的并购了德国有名的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成为其最大的股东,一方面能够通过公司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这个并购从欧洲企业来看是非常能够理解的,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新的动力,跨境并购是帮企业转型的有效的措施之一,毕竟使用现成的技术和自己开发的效率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跟新常态的经济变化息息相关,不光是制造业,中国经济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要开发消费市场,中化工成为国企“并购王”,万达并购传奇娱乐,复星医药并购印度医药公司等,这些案例都是佐证。从这些并购可以想到现在中国经济中的大农业、大健康、大旅游等新的概念,已经触动企业到海外并购国内没有的技术、品牌、服务,反过来能够为中国正在兴起的增长点服务,这是非常好的手段。

  第三,并购量的爆发和中国当下的宏观经济的背景有关系。首先,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大家都感觉到了转型的“阵痛”,促使了企业也要加速转型升级,这对中企海外并购来说是一个倒逼的效应。其次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提出“走出去”的策略将近10年,经济转型的压力推动下,政府更加鼓励企业能够加速“走出去”,并为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海外投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融资环境等。

  日报:中国政府最近几年在力推“一带一路”建设,这对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推动效果是否有所体现?

  陆红瑛:“一带一路”建设在今年也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很多的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由投资带动的工程承包量大幅上升。

  根据商务部消息,今年1到9月,“一带一路”在投资驱动项下的工程订单占整个工程订单的50%,这说明“一带一路”对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强劲的推动力。

  1.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特别是一些私有的企业,都有雄心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提升在全球的地位。有几个公司给我们印象很深刻,一个就是海尔并购了GE(通用电气)的家电系列,把国外零售点都买下来了。另外就是海航一直通过不停的并购,跻身为世界500强。国企层面,锦江集团也是跨境并购上比较积极的境内企业,国外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该公司在全球的旅店的房间数目前已经是排名前5名,而去年把法国卢浮宫酒店并购后还只是第十位,可以看到今年和去年的变化。

  日报:在帮助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法兴银行有哪些经验,对中企有哪些启示?

  陆红瑛:标的的确定是国内公司到海外并购能够成功的很重要的一点。一个公司决定它要不要到海外并购,首先要明确这个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并购资产跟买不动产和金融产品等短期的行为不太一样,要买长线的资产肯定是要跟公司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挂靠上的,中长期的目标定下后,要看用什么样的方式更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现成的并购比自主开发在时间上要更经济一点,可能产生价值的时间更快。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海外并购的目标和国内的资产有匹配可以发生协同效应,这样才能够产生更多的价值,这种情况下才选择去海外并购。

  其次,在海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并购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基本上是个卖方市场,有一个公司要卖的话,有很多家公司要买。第一次去并购“吃螃蟹”的这些中国公司往往没有准备好,因为不知道并购市场的游戏规则是怎么样的。在国外的并购采用公开竞标市场,但我们有一些中国企业虽然参与了竞标,但是并不熟知它的一些要求,处在信息上的劣势。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吸取教训,开始做信息调查,企业内部也做了一些人员上的配置,会请投资银行做顾问,还有法律顾问、税务顾问等,帮助公司做并购的调查。

  我个人认为,今年国内经济转型快速反映出来的局面,不会一下子消失,对于国内没有先进的技术、品牌的企业,依然会踊跃到发达市场并购,中国仍然会鼓励“一带一路”,未来这方面的投资依然强劲,所以中企跨境并购的热度依然会持续下去。

  日报:此前有一些跨境并购的案例显示,中企在海外竞标的价格非常高,有很多国外的企业甚至看到是中国企业来并购,就刻意抬高价格,这是否会导致中企购买的产品并不值这个价格?

  陆红瑛:竞标出的价格比别人高,这确实是中国企业竞标能够赢的因素之一,但我并不认为,中资企业出高价购买就不值。为什么能够出这么好的价格?中国公司在估值时已经把公司的技术工艺在中国市场能够产出的价值算进去了。外国的竞争对手就没办法计算它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能够产生的价值,所以说如果竞标能够带来这么大现金流的话,当然出的价钱再高还是值的。这一点国外的说法可能有些片面了。

  在这方面,承做并购业务的投资银行具有很大的责任。像法兴银行,我们需要尽早了解中国公司的并购要求,再看法国什么公司对接会比较好一些,并观察这些公司什么时候会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并购市场,这是因为有一些公司的股东是私募,私募企业三五年就会卖出去自己的股份,重新投资新的资产,投行往往会提早知道有一些公司的股东要退出了,然后将信息传递给买卖双方,看有没有意向不通过公开竞标就能够达成协议。

  除此之外,不一定是价格高才能收购成功。对方的目标公司有股东和管理层,有时候管理层还会有些小股东,这些小股东知道有中国公司要买这些小企业时会产生两种不同态度,一种是不了解中国而产生疑虑,还有一种是“太好了,我正要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乐见其成。

  比如,有一个案例是一家法国轻奢侈品的公司,该公司本身有计划在中国开展业务,后来确实有中国公司愿意来买,其中一个私募公司作为大股东要退出,就把它的股份卖给中国企业,但退出之前这家私募公司还是保留了一部分股份,小股份的创始人也都愿意把股份保留下来,是因为他们一致看好,当中国公司作为股东介入后,能够在中国产生现金流。

  日报:英国脱欧应该是今年全球资本市场最大的意外,这给欧洲市场带来了怎样的投资机会?

  陆红瑛:英国脱欧对英国是一个挑战,但对欧盟应该是一个机会,伦敦脱欧之后金融地位会被挑战,同时现在欧盟的几个金融中心,包括法兰克福、巴黎都在摩拳擦掌,法国有一句谚语:大自然很难容忍有真空地带,有人把位置腾出来,就会有人占上。此前,巴黎政府专门举办过研讨会,讨论在伦敦的金融地位削弱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提升巴黎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目前,也有很多专家认为,英国的房地产黄金期已经过去,但巴黎的价值却得到凸显。法国有一个“大巴黎”的世纪工程,主要是指过去100年以来,巴黎市的范围并没有扩大,而现在打算建成一个大巴黎区。巴黎的地产专家分析,巴黎这座城市非常适宜居住,而且经济多样化,巴黎大区集中法国全部GDP的23%。而且,巴黎的地产开发很好,流动性强,投资回报相对比较稳定,在欧元利率达到历史最低位的情况下,也保证了稳定的投资回报率。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专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