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人物

解筱文:中国经济学登上时代舞台

时间:2017-12-14 09:54    来源:商务财经网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一年来,先后废除了TPP,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处处美国第一,显示出了强烈的孤立主义倾向,被批评者指责为拱手放弃世界领导权。但美国股市还在上涨,一个内在的逻辑是:一方面,美国经济持续向好,另一方面则是多方看好的历史性减税法案。国际社会及中国对此众说纷纭。此举对全球最大债务国的美国来说,无疑是要走一步经济战略的“险棋”。

  这虽是美国一个国际税务战、经济战的具体策略体现,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美国面对中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情况下的战略反制举动,以打压“中国模式”发展优势,不惜“背水一战”挽回美国发展颓势,重塑巅峰时代。究其根本,这场战役能否胜利的主要因素,不仅取决于国家实力比拼,更在于发展模式的优劣竞争。

  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人们普遍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中国的确在整体性大发展。高铁、基建、能源、电商、航天、物流等,一个个领域向着世界一流水平进军,中国社会发展成就世界瞩目,中国体制和中国模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彰显。

  从197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3678.7亿元增长到如今的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这种巨大的发展成就,用雄辩的事实不断给予西方一些“中国经济崩溃”“中国经济衰退”“中国制度陷阱”等唱衰中国言论的有力回击。也令一些国家、机构、学者不得不以新的思维和视角,评判中国经济发展。如,前不久,英国BBC分析“美国不敌中国”的根本原因为制度差异和政党特性。

  所以,面对中国取得的经济建设发展成就,有理由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豪迈走中国自己的路。在新时代下,更应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基础,丰富中国经济学内涵,焕发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的生机。

  回顾近现代三百年的中国苦难发展进程,因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探寻救国报国的路上,西方形形色色的经济理论、价值观念等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至于在今天,一些所谓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还被武断、机械地用来评判和指导中国发展。

  很多人以为,经济学是西方专属,实际上人类经济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即使以希腊色诺芬与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早期经济学也在其后。古代中国经济学就是教人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经世致用的学问,其中已包含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合理因素。

  从文化的高度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带有整体思维、系统思维的重要特点,属于本源文化;西方文化,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兴起的西方文化,本质上讲是学科科目的细分和细化,很多停留在技术层面。

  当然,西方经济学对近现代中国发展变化,起到了重要推动和教化作用,也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培育出一大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但是,就经济学而言,其发展兴盛源于广泛而深厚的实践,现代经济学更为如此。因为,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不断修正中发展前进的。非本源之学的实践和理论,需要随时空变迁、社会实践、人类认知提升,更需不断完善、丰富发展,就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人类社会更迭发展,一些主流和非主流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人类社会实践指导、趋势把握和形势预见中已表现出“力不存心”之感,充分证明西方经济学依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愈加需要成熟。而深蕴中华传统文化,理论基础、体系结构、实践功能与当今西方经济学流派本质不同的中国经济学,却愈发富有生命力。

  从现今全球范围看,经济学也亟待发展完善,西方经济学也将中国模式、中国发展场景作为研究的视点,中国理应在此经济学领域更多建树。

  所以,在汲取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遵从普遍规律和必要常识的基础上,中国更应该站在一个更高和更广阔的视野,以5000年中华文明史为源泉,以中国国情及现当代社会发展为事实,重新审视经济学,以中为本,中体西用,综合创新,推动中国经济学价值生成,以使当代经济学既反映人类一般经济规律,又反映中国经济特殊规律、解释中国经济现象、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支撑。

  纵观历史,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在中国这样一个13多亿人口、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落后世界一流的时期占整个文明史仅6%的超级国家,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古今伟大创造层出不绝,大规模社会大协作常态化进行,经济社会发展运行内在逻辑顺畅,对称而统一。

  今天,中国满怀复兴梦想,豪情进发,走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上,中国经济学理应在融合西方经济学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向新时代耀眼的舞台,成为人类经济学的主流,实现价值放量。

  解筱文:评论人、作家、战略管理研究者。系国务院新闻办“全国网络核心评论员”、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互联网金融研究会特约观察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新华网思客智库、长江云智库专家;百度问咖和网易问吧专家;新浪微博签约自媒体人、界面JMedia联盟成员、百度文库作家、多家主流媒体专栏作家(评论员、特约撰稿人)

本文来源于:解筱文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经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