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人民币加入SDR的影响和意义——人民币加入SDR系列文章之五

时间:2016-09-28 22:16    来源:新华网  

  人民币加入SDR是中国金融体系历经几十年改革开放不懈努力的结果,既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综合国力和改革开放成效的肯定与认可,也是中国金融体系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承担新的责任与义务的起点。毋庸置疑,人民币加入SDR对世界、对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人民币加入SDR的直接影响

  人民币资产自动配置需求会增加。一国货币被纳入SDR类似于一只股票被纳入股指。当一只股票被纳入股指后,凡是以该股指为标的进行投资的机构都将被动对该股票进行配置。人民币加入SDR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世界银行(WB)等国际组织管理着以SDR计价的资产,它们需要根据SDR篮子货币权重进行资产配置。人民币加入SDR后,SDR篮子的币种和权重会相应调整,这些机构也会相应增加人民币资产。粗略估计,这部分流入人民币资产的资金规模就将超过百亿美元。同时,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和开发机构的贷款以及不少国家的负债都是以SDR来计价的,这些机构和国家通常都有对冲SDR篮子货币利率和汇率风险的需求,人民币加入SDR后就会增加对冲人民币利率和汇率风险的需求,从而引发它们在人民币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配置人民币资产。

  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获得正式认定。人民币加入SDR前,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资产,但是否将之视为外汇储备由各国自行决定,标准并不统一。比如有些国家只是将手上的人民币计为外汇资产,但不计入外汇储备,原因是它们认为人民币没有达到储备货币的标准。还有一些国家虽然希望将持有的人民币计为外汇储备,但又得不到权威国际机构的认可和承认。此外,由于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未得到明确认定,相关的外汇储备统计也没有单独列出人民币,只是将人民币与其他货币放在一起。人民币加入SDR后,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就被认定,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将无可争议地被统一认定为外汇储备。同时,IMF也相应修改了外汇储备币种构成调查(COFER)的统计报表,将之前统计的七种货币增加至八种,人民币被纳入并单独列出。参与COFER的各国都需要向IMF报送官方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情况,IMF也会定期公布各国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汇总情况。

  人民币将成为IMF官方交易货币。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是IMF认定的五种“可自由使用”货币之一。根据IMF的规定,IMF官方交易使用SDR或可自由使用货币来进行,这些交易包括向IMF缴纳份额、IMF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成员国向IMF还款、IMF向成员国支付利息等。在人民币加入SDR前,我国向IMF缴纳份额只能选择美元、欧元、英镑或日元中的一种,实际认缴是用美元完成的。人民币加入SDR后,我国就可以用人民币直接向IMF缴纳份额,中国人民银行也在做相应的技术准备。而其他各成员国想用人民币向IMF缴纳份额也都可选择人民币。比如,IMF向各成员国提供的贷款虽是以SDR计价的,但实际拨款和还款通常是根据成员国的要求使用SDR篮子中的货币进行。人民币加入SDR后,应成员国要求,IMF可用人民币向其拨款,而成员国也可选择用人民币进行还款。

  人民币加入SDR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官方使用人民币的动力将增强。我国已是许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对外投资国,各国对人民币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但由于以前人民币储备货币定位不清晰以及人民币使用便利程度不足等原因,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有一定障碍,动力也不足。人民币加入SDR后,人民币储备货币的地位获得正式认定,而在此过程中我国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的便利程度,因此各国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的意愿也大幅增强。事实上,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后,许多国家,如新加坡、坦桑尼亚等,就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中。另一个例子是人民币加入SDR可以增强双边本币互换的吸引力。截至2015年末,我国已与3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规模达3.31万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此前,人民币作为互换资金的主要用途是便利双边贸易与投资,别国与我国开展货币互换的主要目的也在于此。随着人民币加入SDR,通过货币互换获得的人民币资金可直接计入外汇储备,也可用于提供流动性支持和弥补国际收支缺口。我国货币互换的功能有了进一步拓展,从而增强其他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开展货币互换的吸引力。

  有助于我国企业和个人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国际上对人民币的认知度得到提高,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将增强,这会减少境外使用人民币的阻力、增强使用人民币的意愿,国外企业和个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也会提高,从而推动人民币被越来越广泛地用在出境旅游、留学、贸易和投融资等跨境交易中。而随着这些交易越来越多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国内企业和居民进行跨境交易会更加方便,结算、购汇和套期保值等交易的成本也将降低,汇率风险将减小。

  对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激励

  当前,人民币已“跻身”SDR篮子一员,这意味着国际社会将以更高标准和国际货币责任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因此,人民币加入SDR并非一劳永逸之事,中国需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使人民币成为名符其实的SDR货币。

  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和汇率制度提出更高要求。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意味着国际社会对我国会像对待美国、英国等其他储备货币发行国一样有同等期待。同时,随着人民币被广泛使用,我国货币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将不可避免产生“外溢效应”,对其他国家及使用人民币的企业和个人造成影响。因此,国际社会希望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和汇率制度更加市场化、更加灵活、政策透明度更高、政策沟通更有效。

  对我国资本项目和资本市场开放提出更高要求。尽管人民币已经加入SDR,但我国在跨境交易便利程度、资本账户可兑换、金融市场开放等领域与美国、英国等其他储备货币发行国仍有一定差距,这都是阻碍人民币被更广泛使用、更好发挥储备货币功能的障碍。未来,我国应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同时,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拓展人民币资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跨境流动愈加频繁,我国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也日益复杂,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的发挥需要我国稳健的金融体系做支撑,这离不开有效的金融监管特别是宏观审慎管理,包括进一步提高监管标准、完善宏观审慎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等,从而在开放的宏观经济格局和更趋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增强我国金融管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对我国综合宏观调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国际社会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是对我国综合国力的认可。随着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的提升,中国也需逐步承担起一个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责任,这对我国综合宏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国际社会将对我国政府行为模式、治理机制、思维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更高的预期,期待中国能够更加与国际接轨,更加开放和透明。

  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意义重大

  体现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加入SDR说明,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正在提高,在重要国际组织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得到不断提升。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也开始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上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人民币加入SDR既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的反映,同时也表明,中国正逐渐走向国际舞台中央,未来将在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国际金融规则讨论和制定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历史经验表明,过度依赖单一主权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都是内在不稳定的。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深刻地反映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过度依赖美元的内在缺陷。人民币加入SDR后,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主要币种之一,未来可能出现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局面,这将有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提高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同时,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第一次有新兴市场货币进入到SDR货币篮子,这有助于改善以往单纯以发达国家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格局,增强SDR本身的代表性和吸引力。此外,人民币加入SDR还有助于提高SDR的稳定性,提升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增强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这也会进一步改善国际货币体系。

  总的来说,人民币加入SDR及相关改革对中国和世界都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短期来看,人民币加入SDR会产生一些立竿见影的影响。但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对中国来说,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并且有利于促进国内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对世界来说,这反映了国际金融体系正向更加合理、均衡和公平的方向发展,并将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应以加入SDR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人民币,SD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