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专访

专访郑新立:农地改革的城镇化视角

时间:2013-12-24 10:29    来源:新华网  

  《决定》为农民工在城里扎根提供了三个条件。第一是耕地转包。农民将承包地经营权转包出去,别人搞规模化经营,效率高,又可以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然后农民到城市打工,工资加上土地转包费,就容易跨入中等收入家庭行列了。

  第二是出让宅基地。现在中国土地最大的潜力是宅基地,城乡建设用地一共22万平方公里,包括县城和城市以上的大中小城市占5万,宅基地却占17万,农村一个人的建设用地面积是城市的3.5倍。宅基地这么大的资源一直没发挥作用,三中全会把这个金库打开了。农村宅基地流转改革,可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满足城市化需求,城市房价亦自然下降。

  第三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可同地同权同价。过去农村建设用地是先征地变成国有,搞一级开发,再进行招拍挂,现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直接进入市场,无论是集体收入,还是分给老百姓,都是一个大红包。

  此外,我国有3~4千万留守儿童在农村,父母离开他们去城市打工,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很多创伤,如果农村的宅基地可以卖掉,他们在城里有了房子,把孩子接到城里,让他们全家团聚,这是一件大善事。我们各项政策应推动这种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财经国家周刊》:但农民工进城至今各方认识仍不一致。不赞成改革的一方担心,“万一进城农民失业了怎么办,他们也不能重新回到农村,会不会沦为印度、巴西等国城市中的贫民,成为城市解决不了的问题”。

  郑新立:这种担忧没有必要。中国的农业和美国加州的农业相差不止100年,中国过去在理论上、政策上,长期鼓励让农民躺在自然经济、小规模经营的温床上,还要维护农户在农村的经营主体地位,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只种6.4亩地,永远难富起来。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不会倒转,第一代农民在城市能找到工作,第二代本事会更大,在城市上大学,至少读个中专、技校,竞争力会超过第一代,他们不会再回农村了。农村2.8亿的劳动力,只需要留下8000万种地便绰绰有余,其余2亿农民可以进城。尽管制造业吸纳劳动力的规模已趋于饱和,但服务业容量还很大。中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比例只有36%,全世界平均水平是62%,因此未来两亿劳动力到城市能做什么?就是搞服务业。不用再纠结农民工失业问题了,因为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调查,目前农民工失业率只有6%,但大学生失业率已经到30%了。

  《财经国家周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的成员,“重庆地票”的农村土地改革模式会不会更普遍被推广?

  郑新立:我和黄奇帆在一个起草小组。重庆的土地制度改革搞了四年多,它是把重庆郊区分散的、零星的建设用地,包括原来农村的板砖厂、窑厂、村镇企业、宅基地等进行土地复垦,这些新增的耕地经国土部门丈量后,发地票给农民,农民拿地票去市场交易,需要建设用地的投资者也到这个市场去买地,然后由城市规划部门统一调节规划使用。

  重庆如此试验了四年,产生了四个效果。第一是卖地的收入一共200多亿,农村集体拿了15%,农民个人拿了85%,有近二百亿卖地的钱装到了农民口袋里;第二是重庆市不缺建设用地,所有到重庆投资的企业都能实现项目落地;第三是四年时间内,这些零星的建设用地,不仅满足了新增建设用地的需要,还新增了7多万亩耕地;第四是形成了一个土地交易价格,20万元一亩,银行以每亩20万的抵押向农民提供贷款,一共贷给了农民70多亿,支持农民发展多种经营。

  《财经国家周刊》:这些经验对其他省份是否有借鉴意义?

  郑新立:比如河北省。河北省与北京市已经达成一个协议,北京市要疏散500万人口到周边地区,但是河北省没建设用地。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跟我说,河北很想接收过来,但是河北建设用地严重短缺。我建议他去把重庆建设经验学过来,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生态文明体制首次破题

  《财经国家周刊》:你参加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起草,全会对未来中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在你看来,这些部署和以前有哪些不一样?

  郑新立: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五元一体化的五个体制里面,其他四个体制中央都专门开过会,做过决定和部署,在党的文件里,第一次对生态文明体制系统地做了阐述和部署,也可以说是第一次破题。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标签:郑新立,农改,城镇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