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人物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迪顿:财富并不等于快乐

时间:2016-05-22 11: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5月21日电 (赵小燕 方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21日出现在浙商大讲堂,面对浙商,他并没有讲如何发展经济,而是分享自己的幸福观:除了物质,幸福还与健康、教育等密切相关,甚至应该是囊括所有因素。从研究数据来看,财富并不等于幸福,收入超过一定数额后,幸福感并没有因为财富的增长急剧增长。

  迪顿分享的几组数据图表显示,从1960年到2010年,随着时间的变化,收入变高的速度最快的就是中国,而平均年龄也从40岁增长到了70岁。从其分享的数据图表来看,各国寿命数据差距正在缩小,但幸福指数还是有很大差距。

  迪顿说,很多哲学家、宗教学家、心理学家等都对幸福有自己的定义,“幸福是重要的,但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生命中不可能时时快乐,总有某个时刻会有悲伤。”

  从他对幸福评测的数据来看,幸福和两个维度有关。一个是生命评估:生活过得如何?是否达成目标?是否感到沮丧生气?二是某个时间点的快乐度:是否能在昨天的某个时间点感到非常快乐?

  根据坎特利尔阶梯理论,幸福指数从0-10计,非洲国家一般在3-4,而美国基本在7-8。“从中国搜集到的数据差异比较大,但可以认为,财富并不等于幸福。”

  从对几百万的参与者的评估数据得出理论,迪顿认为,在周边情绪变化中,周六日更加快乐,压力、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比较少。

  迪顿也解释,幸福指数也跟各国人民的含蓄程度有关。“中国人比较含蓄,美国人比较开放会愿意表达幸福,而拉美人很喜欢说自己是幸福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什么要讲“幸福”,而不是经济?

  生长在苏格兰的迪顿父亲是煤矿工人,小时候家庭也非常贫困,他曾经认为“幸福”并非经济学研究中的核心命题。然而,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他逐渐发现各种宏观经济数据的意义也许没有“幸福”本身更具有本质性。

  迪顿说,最近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历史上未曾发生过的,全球的大部分扶贫成果都来自中国。中国在各类幸福指数上的变化曲线也越来越和西方发达国家接近,并明显优于拉美、非洲、前苏联国家等地区。

  但是,迪顿教授也指出,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人的收入增长并非和幸福感的提升成正比。在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幸福感就开始呈平滑稳定,甚至开始下降。因此,经济的发展固然是中国的伟大成就,但在此基础上,用更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来构筑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同样是当务之急。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迪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