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幻灯片

为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央行史上最牛公关?

时间:2017-10-09 23:16    来源:新浪财经欧洲  

  文/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 郝倩

  经济学奖是唯一与诺贝尔基金会有关的“非诺贝尔奖”奖项,也是瑞典央行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政治公关,足以令全球央行借鉴。该奖不仅助力了瑞典银行家们谋取央行独立,还在各种非议与指责中对全球经济政治生态影响重大。

  在军火贸易中赚了大钱后,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希望此生的财富可以用于真正有益于全人类的事业中。根据他1895年立下的遗嘱,诺贝尔奖分为五大奖项:化学奖、物理学奖、文学奖、医学奖与和平奖。

  

图为瑞典国家银行


  图为瑞典国家银行

  1968年12月,瑞典国家银行却出其不意,与诺贝尔基金会合作设立了一个“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这一年是该央行成立300周年。瑞典央行(Sveriges Riksbank, the Riksbank)是全球最古老的央行,1668年成立。

  可坊间猜测,这么有创意的点子显然不仅是为了庆生那么简单。

  上世纪60年代,瑞典的银行和金融界都在为“自由市场”经济改革而奔波,希望政府放松政治监管,让央行成为“独立”的政治体。银行家们内心骚动,希望可以摆脱监管,自由放飞。一旦央行获得政治性独立,这就意味着银行的政策是不需要民主控制的,只需要自由市场完成监管重任就好。

  此时如果可以让“经济科学”成为一项更有权威性的“科学”,自然会增加央行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利于银行家游说政府和公众。可凭空塞来一个诺奖,诺贝尔家族十分气恼,他们觉得此奖也与阿尔弗莱德-诺贝尔本人的的遗愿不仅不搭,甚至有点相违。无奈诺贝尔基金会很喜欢设立经济学奖的想法——他们收了央行的捐款。最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全称被定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全称很长,甚至有些古怪;奖牌和“嫡出”的五大奖项也有点不大一样,连奖金也和诺贝尔的遗产没什么关系。经济学奖的奖金来自瑞典央行的捐款,保证获奖者的奖金和其他的五个“嫡生”奖项得主一样多。2006年以来,瑞典央行还会每年额外给诺贝尔基金会大概650万瑞典克朗,用于与评奖相关的管理开支。

  除此之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提名流程、评选标准以及颁奖仪式和真正的诺贝尔奖相仿,也都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从1969年首次颁奖,该奖几乎成了一个“名正言顺”的诺贝尔奖项。

  经济学奖也是唯一与诺贝尔基金会有关的“非诺贝尔奖”奖项。这大概是瑞典央行史上最具创意,也最为成功的一次公关行动。不仅一定程度也助力了瑞典银行家们谋取央行独立的行动,甚至之后带动了西方社会主导经济学思维的全面转型。

  与经济学奖设立同期,在经济学界蛰伏多年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强调大政府弊端,主张缩小政府职能,最好局限为保护公民生命及财产权。该理论代表人物就是之后获奖的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他们都主张国家银行应该享有政治独立性,反对政府规划或国家计划,以及对经济事务及金融界的干预。

  虽然瑞典国家银行真正“独立”于政府到1999年1月1日才实现,但业界一直猜测这一切都是从该行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并开始推崇新自由主义开始的——央行可以独立于民选政府,还有谁是比他俩更好的理论代言人么?

  哈耶克曾指责过政府以及政府控制的银行体系是一切经济问题的始作俑者。他1944年发布的《通往奴役之路》(Road to Serfdom),1974年获奖后此书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是古典自由主义以及自由意志理论最著名的一本书。之后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就曾拿着这本书对公众喊话,称“这就是我们所相信的”。

  两年后获奖的弗里德曼最著名的则是货币理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主义(Monetarism)”核心命题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就是货币发行过剩。政府的角色是通过央行,调控在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数量,除此之外,不需要干预其他的经济活动。

  该理论刚提出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影响,直到获得经济学奖,并得到一个重量级粉丝的青睐——撒切尔夫人。

  当时,全球的经济都陷入了滞胀,政府干预手段失灵,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思维受到挑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撒切尔在英国采用了货币主义政策,英国经济成功复苏,货币主义政策开始受到各国的重视,各国央行政策开始向货币主义偏转,取代了以政府干预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的地位。新自由主义顺理成章成为主流思潮,甚至成为一股政治力量。

  “诺贝尔经济学奖”,让原本并不被主流认可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支持。这一理论也被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应用于控制货币供给,也许是巧合,美国很快进入了一轮经济衰退,失业率翻番。事实证明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二者的联系并不可靠。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凯恩斯主义大势已去。

  由于经济学奖一直被质疑钟爱“右翼”的经济学家——央行政治独立的倡导者——例如那些自由市场的拥趸。自由市场的最大效用就是“让富人更富”。之后又有一金融界的大事件令诺贝尔经济学蒙羞,也算是“右翼经济学家”总是额外受宠的又一例证。

  1997年,有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其衍生品风险控制模型获奖,三年后金融衍生品的泡沫就在美国房地产界爆发。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二人在1994年开了一家债券贸易对冲基金,名为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3年内该基金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回报率超过40%。获奖9个月后,金融危机爆发,这家曾让大银行顶礼膜拜的对冲基金在两天内损失了10亿美元;不到一年47亿美元资本就蒸发了44亿。最终,因为“大到不能倒”,美联储和大银行只能联合出面捞出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此奖从创立到现在一直异议不断。诺贝尔家族就是其中最坚决的反对派,一直致力于把此奖取消。

  2001年,诺贝尔奖诞生100年之际,4位家庭成员联名给瑞典报纸写了一篇文章,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设立拉低了诺贝尔奖的格调。

  2004年,又有三名瑞典的科学家在报纸上发联名信,依然是指责瑞典央行设立这个奖项的“科学”依据,因为很多获奖的经济学家的成就都十分“抽象”,“与现实脱轨”,甚至“毫无意义”。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至今,有74名经济学家获奖,其中24名都和芝加哥大学有关,这所大学也是新自由主义流派的摇篮。在获奖之前,哈耶克在经济学界几乎没什么名气,被称为“半退休状态”,其理论也没少遭到鄙视。获奖后几乎是一夜走红,炙手可热。但作为最成功的一位受益者,哈耶克却曾明确表示,他并不赞同设立这样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项。他的理由是,假如增加的奖项是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倒也无伤大雅,很多自然科学只是会对学术同僚产生影响。可是,经济学家的影响却是对一些行外人,例如政治家,

  所以,“我不确定通过这种仪式性的,博人眼球的方式来褒奖一位经济学家的成就,增强他们的影响力是否合适,况且这些研究成果本身可能就是很久之前的。”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诺贝尔经济学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