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小牛新财富:钢企减员5万人的思考:产能过剩怎么办?

时间:2016-03-24 22:12    来源:中华网  

  这几天,一张照片刺激着笔者的心,这是一位在招聘会上流连的武钢工作人员,在攒动的人群人无助的张望,他的另一个身份可能还是一位父亲,也许正在思量着今后该何去何从,该如何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做为一名在国企工厂长大的80初的男孩(虽已奔4,但请允许我仍这么不知廉耻的自称男孩),虽然身处在这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时代,本人一直对传统工业有着一种情怀,就如同对黑色胶片的不舍一样。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钢铁厂最初承载着百废待兴的希望,承载着社会主义大集体的梦想,也承载着许多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但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工业的变革,传统工业已经渐渐跟不上现代工业的步伐及需求。“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这几个字眼也开始进入到百姓的视野。就在近期,一篇名为《武钢减员5万人背后:一个普通钢铁家庭的命运沉浮》传遍微信朋友圈,更是让大家对于传统行业的没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煤炭、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正在面临过产能过剩,无奈裁员、无奈减产甚至停产的局面,而这背后,则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洗牌。

  何为去产能?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去产能是指为了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寻求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方法。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劳动密集型、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在笔者看来,产能过剩的行业普遍有着“大、多”的特点。所谓“大”,规模大。基本都经历过粗放式增长的阶段,规模及产能一下子增大了许多,这在计划经济中尤为常见。所谓“多”,人多。员工多,像一支军队一样,热闹,团结,也充满着集体主义的精神。在计划经济阶段,特别是大锅饭时代,集体二字特别的重要,这象征着一种凝聚力,也象征着一种自豪感。这些“大”而“多”的企业,大多时候只有一个目的:生产,不停的生产。

  中国目前7大产能过剩行业

  1、钢铁

  在2007年前,粗钢产能利用率在83%以上,但2007年后产能利用率整体下了一个台阶,再也没有回到80%,即长期产能过剩的体现。价格方面,自2015年以来,钢材价格指数持续突破低点。据中钢协方面统计,2015年上半年,纳入该协会统计范围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万亿元,同比下降17.9%;主营业务亏损216.8亿元,增亏167.68亿元。

  2、煤炭

  根据中煤协近期对外公布的"摸家底"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产能总规模为57亿吨,其中正常生产及改造的产能为39亿吨,而新建及扩产的产能为14.96亿吨,其中有超过8亿吨为未经核准的违规产能。按照2015年煤炭消费量35亿吨估算,中国煤炭产能过剩22亿吨。

  3、平板玻璃

  早在2009年,平板玻璃已被国务院列为六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成为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目标,但效果不佳。2015年平板玻璃产量73863万重量 箱,下降8.6%,但全国平板玻璃产能利率用为69%左右,较之去年还降低10%,而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合理区间为80%~90%。

  2015年10月,中国民营玻璃巨头华尔润集团破产倒闭,被普遍认为是行业艰难的写照。业内人士分析,房地产调整,玻璃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跌和环保成本增加,生产一吨平板玻璃要亏100元,行业洗牌才刚刚开始。

  4、水泥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水泥产量24.7亿吨,增速为1.8%,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需求增速创二十多年来最低水平。2015年全年水泥产量23.48亿吨,同比减少4.9%,25年来首现全年负增长。尽管产能增长势头走低,但此前的产能严重过剩引发市场恶性竞争,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行业亏损面快速扩大。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实现利润4492亿元,同比降低6.9%。其中,水泥行业利润330亿元,同比下降58%。2015年出厂价格总体水平比2014年低3.3%,是近五年中最低水平。其中,水泥年平均出厂价格每吨270元,比2014年低29元。

  5、电解铝

  早在2013年,全国实际生产电解铝2194万吨,过剩率超过30%,产能过剩甚至超过了钢铁行业。2016年,电解铝供大于求幅度加剧,价格波动区间LME在1450元-1700元,国内价格10000元-12000元每吨,如果减产规模没有形成,价格跌至8000元每吨可能性极大。

  6、船舶

  目前国内造船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与钢铁、水泥行业的情况一样,产能严重过剩,根据工信部预测,“十三五”期间全球新船年均需求在8000万-9000万载重吨左右,而中国目前的造船能力在8000万载重吨。而航运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造船行业,从目前来看,全球的航运企业大部分都面临着盈利下滑甚至亏损的局面,这使航运企业不会有足够的新船订单给造船企业,从而导致造船行业的订单量下滑明显、企业经营压力加重。

  7、石化产业

  目前,炼油业和化工行业产能总体过剩,化工行业结构性过剩更为突出。近年来,去产能化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氯碱、化肥、轮胎、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等行业过剩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由于市场供需失衡,价格一跌再跌,一些大宗化工产品价格长期低迷。市场监测显示,2015年,PVC通用树脂市场年均价格跌幅逾10%;尿素价格在连续两年大跌后,受成本支撑,均价仅比上年略有上升;烧碱价格降幅8%;电石价格降幅12%;甲醇价格降幅更是达到20%。相关数据和调查显示,氮肥、氯碱等出现行业性亏损;无机盐、甲醇、轮胎制造等行业利润连续两年或三年下降。在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经营普遍困难。产能过剩问题既是产业发展的内在矛盾,也是行业经济运行中的现实压力。

  产能过剩为何出现?

  盲目扩张导致产能有增无减

  拿水泥来举例,我国水泥行业早在在十几年前就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但近十年在房地产业和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推动下,众多行业纷纷涌入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不断积聚。

  为应对金融危机,政府于2008年出台的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泥产能过剩。2008年和2009年,水泥行业投资额快速增加,两年水泥行业分别完成投资1051.5亿元、1700.7亿元,增幅高达60.8%、61.8%。为控制水泥产能过剩,2009年下半年,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的国发38号文件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认真清理。但水泥产能盲目扩张的势头并没有刹住车,新增生产线越建越多。

  数据显示,从2013年年初开始,在建和拟建的生产线还有220条,熟料产能是2.8亿吨,折合水泥产能是4.5亿吨。如果这些生产线全部建成,水泥产能大概要达到35亿吨,而“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水泥需求量大约是22亿吨。如果在建、拟建线项目全部建成,按照需求和产量比例测算,水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降低为62.9%。

  大多产能过剩企业量大质低

  这是一个商品社会,不是说生产了产品就完事了,如果没人买,它们和一堆垃圾没什么区别。拿钢铁来说,我国房屋建筑和汽车制造业目前处于过剩状态。以致现在钢铁相对于制造业出口、内需还不完善,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目前中低端钢铁,但高端、特种钢却产能不足,依赖进口,从我国造不出圆珠笔的笔头中的钢珠可见一斑。据2015年的数据,我国进口钢铁主要分几类:(1)汽车面板进口量巨大,国内生产的不稳定,影响汽车的表面质量;(2)家电面板也进口已大部分,用于高档家电表面;(3)食品包装用深冲镀锡板,由于是超低碳,国内生产的不过关;(4)工具钢,国内生产的强度要差一些;(5)少量的的桥梁拉索钢、电梯钢丝绳用高碳钢、钢帘线用钢,用户对国内的钢材质量不放心。

  由此可见,除去市场因素,量大质低也是产能过剩的因素,而去产能,去的是质低的量,这部分在市场的需求是过于饱和的。

  地方主义导致行业过剩加剧

  (2012年,湛江市长激动亲吻700亿钢铁项目批文)

  中国之所以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不断的产能过剩浪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主义,比如中国很多省市正在如火如荼兴建汽车制造厂,比如每个省都想有自己的钢铁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依靠大型制造业项目拉动经济,要比依靠民营经济、创新经济省事得多。如2012年湛江市获批的千万吨级的钢铁项目,需要投资近千亿元,一下子就占到湛江市2011年GDP的60%,要比振兴民营经济快很多。但如果遇上经济放缓,政府带动的需求降低,就造成扩容后的产能明显过剩。

  如何去产能?供给侧改革是方向

  在2016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将保持在6.5%以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

  产能该如何去?这是一个问题,按以往经验来看,去产能有两种方式:1、拉需求;2、压供给。90年代去产能是双管齐下,先是朱镕基总理铁腕压供给,然后是全球化红利(2001年入世)和房地产红利(2003年将房地产定位支柱产业)拉需求,随后才有了中国奇迹。但现在呢这样的方法显然已经行不通了:(1)目前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丧失,出口已经不可能解决过剩产能;(2)房地产红利变成了痛苦的去库存,过去十多年全国累计新开工面积远远大于销售面积,库存需要5-10年来消化;(3)创新转型能激发新需求,但对旧需求作用甚微。比如100块钱的建筑业GDP可能产生50块钱的钢铁需求,而100块服务业GDP可能只产生1块钱的钢铁需求。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未来化解产能过剩只有从供给端压缩产能这一条路。正是在这样背景之下,中央从2015年底开始调整战略,将工作重心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管理来源与新古典主义,Y=F(A,K,L),其认为市场能够出清不需要刺激政策。产出 Y 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要素投入 K、 L(所谓的“要素投入驱动”),以及提高 A 实现。不过增加 L 不会提高人均产出(除非人口结构变化),资本投入 K 达到稳态均衡后便对经济增速没有贡献,因此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想办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A。

  与过往的需求侧改革不同,需求侧管理来源于凯恩斯主义,Y=C+I+G+NX,其认为价格存在短期刚性市场无法出清需要刺激政策使得总产出达到潜在产出,比如货币政策降低利率 r 刺激投资 I,或者财政政策直接增加 G。

  图片来自2016.01.06 国信证券 2016年宏观经济报告

  从需求侧看,增长主要动力源于投资和净出口,这也是我国从前的做法。但从2010年开始,进出口贸易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连续下降,显示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的边际效益已经在递减。在消费方面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举措,但消费需求依然不振,无论是居民消费率还是政府消费支出率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对应的就是高达 50%以上的储蓄率及 40%以上的资本形成总额占比。消费率过低造成储蓄率过高,加上资本市场资产定价的失真,进而又促使高储蓄率转化为高投资率,这显示出了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传统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端消费品本土供给又不足。通过刺激政策可以平滑经济的周期,但这种结构性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似乎办法不多。

  从供给侧看,以前中国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特别是廉价要素投入,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自然资源等。但在这些廉价要素似乎已经不再“廉价”,所以只能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A,这也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其中技术是A中一个重要因素,长期来看技术发明提高了资本生产率,否定了利润率下降的规律但提高科技能力或者新技术的出现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而提高制度效率是一个可控的方向,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等。

  但目前供给侧改革存在两个重要的现实阻碍:

  1.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需要产业结构进行由“重”到“轻”的转变——产能过剩的重化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太强,过快出清容易导致经济增长断崖式下滑,这和短期的“保增长”政策是矛盾的。

  2. “供给侧改革”的精髓是减税,但一方面减税将导致财政压力,而一旦对财政的掌控力下降,反而可能制约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进。另外减税的背后是财政赤字的大幅增加——解决办法是大规模发行国债,但这需要相当大的债券市场容纳空间才行,须配合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家实力的提升。

  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去产能,在笔者看来,还是提高居民收入来的实在,汽车产能过剩吗?二三线房子过剩吗?那为什么那么多人想要汽车、房子,却得不到呢?根本原因还是没钱买。

  在当前工资跟不上物价上涨的时代,投资也只能成为百姓财富成长的唯一出路,在此,小牛新财富的专家建议,选择专业的基金公司做稳健投资也不失一个好选择。小牛新财富成立至今,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富保值、增值、资产传承、定制金融服务及个性化的管家服务。相信您的资产增长之路会更加一帆风顺。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小牛新财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