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

跟上2017年零售趋势 四大变化即将来临

时间:2017-01-02 16:33    来源:商业观察家  

  文/商业观察家

  刚刚过去的2016年很精彩,已经来临的2017年则更精彩。

  2017年这一年,很多布局、趋势都将实际落地市场。市场或将真实感受“变革”力量。

  基于此,《商业观察家》对2017年中国零售市场趋势,也尝试从四方面展开预测。

  

 

  不要悲观

  如果能忍受2016年,那么,对于2017年就没有什么可惊慌的了。

  2017年整个零售市场形势将可能显著好于2016年,尤其在刚需消费的商超品类市场,通胀预期下,将可能有不少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双位数增幅(以人民币计价)。

  首先,我们说2016年很糟,主要是说前两个季度很糟。

  一季度的低迷形势,大家有点“找不着北”,市场充斥悲观情绪。二季度,市场增速依然延续下滑,好的一面是,趋势稳住了。转折在三季度,乐观情绪开始显现。

  数据体现了这点。以商超、百货领域两家龙头零售公司表现看。大润发(高鑫零售)的三季度表现超出预期,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逆转了上半年2.7%的负增长。同店销售则大致持平。在过去多季净利、同店销售下滑后,整个趋势稳住了。

  百货零售商,王府井的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27%。与二季度2.91%同比下降看,成功逆转。三季度净利润则同比降低29.05%,降幅小于二季度的35.96%。

  从趋势看,2016年下半年市场走势已明显企稳,并好转。

  《商业观察家》认为,对于2017年市场,有利因素则更多。

  一、宽松流动性导致的通胀预期下,有利于国内零售市场表现。一定程度的通胀环境,将会刺激零售业销售。零售价格上涨、消费者“备货”需求等等将会带动同店销售增长。以人民币计价的业绩表现面临“修复”。这在2016年下半年市场,已有所表现。

  二、尽管增速放缓,但中国人口的增长峰值仍未到来,市场整体仍处于“扩容”状态,2017年也不例外。

  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会是2017年重要变量。但另一方面看,出口市场的严峻,会增加扩内需相关举动,消费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也可能得到提升。

  四、人民币贬值预期,直接降低人民币的全球购买力,进口商品、出境消费可能得到一定程度降温。

  

 

  开启年轻化

  2016年中国零售市场一个显著变化在于,主力消费阶层年轻化了。

  一方面,基数已非常庞大的电商,依然维系“大号”双位数的销售增长。由于电商平台的主力用户群仍为年轻人群体,以天猫为例,超过80%的用户为80后、90后。因此,显而易见,电商的高速增长一定程度有赖于年轻用户群体的消费支出扩大。

  另一方面,线下实体零售商的用户结构中,年轻群体消费总额占比,也显示出大幅提升迹象。以北京华冠在2016年新零售峰会上,披露的最新数据为例,华冠2016年3月的移动支付占整体支付比重为2.8%,而到了12月,这一占比大幅攀升至13.5%。短短9个月上升超过10个点。与此同时,现金、银行卡支付下降了5%。

  这些显示,年轻人(80后、90后)将成为,或者已经成为中国零售市场的消费主力。过去,年轻群体是电商的主力客群,现在他们将要成为整个社会消费的主力客群。

  这一点很好理解。当消费者年龄增长,意味着消费者相比过去,已经吃不了太多东西,日常活动半径、对新事务的接受程度也会下降。这些都意味着销售机会的减少。

  那么,在这一趋势下,2017年,整个零售市场会有什么变化?

  实体零售企业将可能迎来“年轻化”浪潮。首当其冲的是管理层的年轻化。

  为什么80后能成为阿里巴巴、京东的高管?90后能开始成为中层?

  很多重要的部门,比如1号店CEO、京东B2B业务负责人都是京东80后管培生,阿里巴巴商家事业部等等也都由80后来领导。

  因为“代沟”是普遍存在的,一代人与一代人的生活、娱乐方式是有明显差异的。当年轻群体开始成为主力客群,市场就会“逼迫”你的管理层年轻化。

  年轻的管理层更容易理解、洞悉年轻消费群体的生活娱乐方式,以及所追求的人生价值,他们能在获客成本、商品运营等方面创造价值。避免企业与年轻消费群体“脱节”。

  因此,在电商的管理层年轻化后,实体零售商也将因客群变化,迈入年轻化作为中。

  对于年轻人而言,未来,将是实体零售商为他们创造大量成长机遇。

  

 

  数字质变

  实体零售商移动支付比重大幅提升,将推动其数据运营能力提升。

  实体零售商知道数据是值钱的,但过去,他们无法将线下购物流程数据化。一是缺乏技术。二是无法改变既有消费客群的支付方式。只能通过小票和有限会员能力,来数字化运营、服务顾客。

  当客群结构出现变化,更多的消费通过移动支付完成时。线下购物流程就迎来了数字化的契机。

  这会增强实体零售商的运营能力,创造数字收益,降低营销成本,及指导商品选品、商铺选址。

  实体零售商在数字化运营方面,也将会有更多新岗位出现。

  

 

  融合方向

  线上线下融合在成本端、市场端、技术端都已显现了融合价值。线下实体零售商数据化比重提升,也意味着线上线下融合有更大契机。

  从2016年的市场表现看,线上线下的融合主要表现为,线上向线下的“扩军”,线上资本向线下资本的“迁徙”。比如阿里巴巴入股三江购物等等。

  《商业观察家》认为,从主要的两家电商平台阿里巴巴、京东的业务方向看。双方未来都有可能持续发力。

  首先说阿里巴巴。

  摊开阿里巴巴的业务生态圈,阿里巴巴最缺什么?

  缺控货。

  阿里巴巴有流量入口,不只是淘宝,阿里巴巴还投资了大量文娱资产,这些资产聚集着一批年轻用户。阿里巴巴有技术,阿里云的成长速度惊人。阿里巴巴拥有完善成熟的金融业务链条,支付宝是中国最重要的移动支付工具之一。

  但阿里巴巴并不完全掌控货品流向,不经营库存。这一块是阿里巴巴最大竞争对手京东的主要优势。

  控货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对商品毛利、价格更大幅度的掌控与及时变更。意味着对数据链的完全掌握,不止是终端交易数据。意味着对商品供应链的把控等等。

  控货要求什么?

  要有仓,商品仓,这与快递仓不是一个概念。搭建一个商品仓需要时间,建完到成熟运营也还需要2年左右磨合期。时间成本很高。

  要有物流配送体系,要有本地化供应链,还要有非标品的管理运营能力等等。

  所以,在当下的市场主攻方向——商超领域,这个高频、低毛利、低客单价、要求快速送货的品类市场。入股区域零售商三江购物、联华超市之后,许多市场从业者依然相信阿里巴巴未来还将展开大量收购。进而获得门店、仓配、供应链等资源,以开展基于门店发货的融合新业态业务。

  但这也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有理由相信,阿里巴巴的任何相关作为,竞争对手京东可能都是知情的,因为没有一家实体零售商会愿意在“一棵树上吊死”。

  过去一两年,《商业观察家》跟踪到的情况显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阿里巴巴的“身影”。多场洽谈曾经展开,也曾停滞。

  再说说京东。

  与沃尔玛、永辉超市结成战略合作后,京东对于线下是否还有兴趣?

  《商业观察家》认为,一些领域仍值得关注。

  比如便利店领域。

  京东的快销品B2B业务是未来的成长机会。但这个市场实在不容易,怎么获得毛利?怎么去解决B端夫妻店无忠诚度的问题?

  在连锁便利店等快速成长的当下,夫妻店的整体市场份额会不会大幅缩小?有什么办法提升夫妻店的运营能力?又如何将夫妻店与O2O业务结合,以创造更具效率的配送与服务?能不能统一“翻牌”夫妻店?

  在连锁便利店相关领域的尝试仍是有价值的。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2017年零售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