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专访

曹远征:利率市场化核心是风险定价

时间:2013-11-11 17:3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曹远征认为,自贸区最终的意义是使中国不要与世界经济脱轨,使我们能努力挂在世界经济的列车上,这是中国的第二次“入世”。如果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意味着中国的经济体制、中国的管理体制正在朝着现代化方向,更高标准靠拢。

  金融脱媒进程与基准利率形成

  不过,向来只闻楼梯声,不见人下来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何在近一两年内突然加速?在曹远征看来,这与金融脱媒形势关系密切。

  他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金融正在发生深刻转型,并出现了金融脱媒。所谓金融脱媒,就是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而金融脱媒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金融机构的风险得以释放,为了应对风险,金融部门需要提供不同的风险合约以及金融产品,这时就开始脱媒了。金融脱媒既是金融部门定价能力提高的表现,也意味着金融本质的回归。”

  曹远征认为,有两方面因素造成了金融脱媒的加剧。其一,中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必然现象就是企业变大,企业越大,长期负债的需求越高。而吸收中短期存款的银行,理论上是不能满足企业长期负债需求的,于是出现了债券融资替代银行贷款的现象。

  其次,当中国多个地区进入中等收入社会以后,很多人手里有了闲钱,愿意去投资,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于是,银行存款“被理财化”的新现象也顺理成章。去年年末,国内银行共提供了四万余种理财产品,这也是利率市场化倒逼银行创新的一个体现。

  曹远征认为,金融脱媒客观上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债券融资代替银行贷款,而债券的利率是央行管不了的利率。”突出的变化是,2002年社会融资规模的构成中90%以上是贷款,十年以后的2012年,银行贷款比重下降到52%,只占一半左右。

  债券在过去几年的增速远远超过贷款增速,中国正在向直接融资方向靠拢。对于银行来说,如此形势,“危”与“机”并存。

  一方面,金融脱媒加剧了银行的经营压力,息差降低,利差收入明显减少,而吸收存款的成本正与日俱增。另一方面,金融脱媒也给银行创造了新的业务空间。比如,债券市场主要发生在银行间市场,银行在这一市场也将大有可为。

  对于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的趋势性结果必然是,存款的意义在下降。“过去为什么银行需要存款,是因为存款不仅是银行负债的来源还是流动性的来源。现在银行发现自己可以主动负债了,市场可以给我提供流动性,也可以提供负债,如此一来银行再也不需要完全依赖于存款了。”

  曹远征认为,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的资产负债来源与结构发生了变化,最后资产负债的管理一定会实现成本与收入的最大化,这便是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管理。如何将以往的被动负债变成主动负债,也必然成为国内银行业转型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责任编辑:清风

来源:消费者日报网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标签:曹远征,利率,人民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