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商业 > 家居

物联网让更多智能家居应用成为可能

时间:2016-12-21 22:37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6-12-21 15:10:40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能家居】 2014年,自谷歌收购恒温器公司Nest后,智能家居迎来爆发,包括海尔、美的、长虹等家电企业,中兴、华为等通信设备企业,以及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都以不同的方式切入智能家居市场,而主推智能家居概念的创业公司也迎来一波集中喷发,大受风投资金热捧。


物联网让更多智能家居应用成为可能
 
  奥维咨询也预测,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的整体产值将突破万亿元,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世界正在朝着“万物互联”的方向不断演进。
 
  谈及智能家居。其实并非什么新鲜概念。早在互联网之前,便已经有智能楼宇、智能安防、智能建筑。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可以追溯到1984年的美国,智能家居也已广泛应用多年,包括中国。
 
  而物联网的出现是智能家居发展的分水岭。借助移动通信技术,设备通过装载SIM卡,抑或通过WIFI、蓝牙,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物体与物体之间连接的M2M(Machine to Machine)让更多应用成为可能。爱立信预测2020年,将有500亿台设备在线连接,是智能手机存量的数十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与家相关的设备,例如三表(水、电、气)、家电、安防、停车场、电梯、电灯、供暖等等。
 
  以作为人的生理需求的照明行业为例,国外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而我国的灯光调控使用率不到1%。早在2010年,国家建设部已要求全国大中城市中60%的住宅实现智能化。
 
  如今,在智能照明控制开关、系统技术逐渐成熟,且成本逐渐降低的大趋势下,智能照明市场的前景十分光明,是家居智能化的率先变革点及硬件与生活最大的连接点所在,属兵家必争,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入场布局;
 
  在这个巨头布局的游戏中,飞利浦首先提出了“智能互联照明概念”,除了布局全球办公照明市场以外,其智能家居市场照明产品也尤为突出。而思科这个网络时代弄潮儿,借助其安全可靠的IT基础设施和通信设备,在合作中也成功地在智能照明市场上分得了一杯羹。
 
  但从行业自身的角度来看:国际巨头对于行业的影响,更多局限于:概念/布局/生态的阶段,然而对于目前还处于早期的智能家居而言:连接器、入口、控制中心、生态等都是建立在单品之上,没有极致单品,其他都是空谈;
 
  在飞利浦、欧司朗、GE和科锐等国际巨头之外,国内不少知名企业也嗅到了这片新的商业“蓝海”的新契机——
 
  今年4月,华为凭借自身强大的通信与连接技术,一举瞄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携手国内家居照明业龙头企业:欧普照明,双方共同签署了智能家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智能家居领域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石惊起千层浪,传统照明公司和通信巨头的组合让智能照明有了更多遐想的空间。
 
  今年8月,双方的合作迅速进入实质性阶段,在上海举行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16 (HUAWEI CONNECT 2016)上:欧普照明作为华为首选的照明战略合作伙伴亮相,并在华为HiLink智慧家庭生态发布会上发布了:运用于卧室餐厅的主照明产品“幻彩明辉HUAWEIHiLink版”及运用于家居辅助照明的“智和空间情景HUAWEI HiLink版”的两款合作新产品。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从协议合作到产品发布,双方的深度合作对智能照明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相当于把通讯领域和照明领域的高端技术注入到一个产品中,共同探寻如何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构建安全可靠、简单易用、智能互动的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对于亟待通过智能化转型而实现自我进化的照明行业而言,颇具前沿探索价值;
 
  多品牌与终端的跨界合作,打破“家电+wifi”的伪智能模式
 
  就在近日,欧普照明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联合隶属哈曼集团的世界领先音响品牌JBL推出数款新品,从而组合成“欧普华为Hilink产品套装“
 
  三家品牌均为各自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三者的合作,打破了行业的界限和传统的商业模式,三方将致力于提升通信协议间的兼容性和操作的便捷性,实现“智能家居”真正的互联互通。
 
  相比于此前发布的首款产品,此次推出的产品无疑更加完善,对于它的品质升级,欧普将之总结为:1.省心——远程调控,方便随心,一键配网轻松连接(华为);2.健康——调光调色,一灯匹配多变需求(欧普);3.音享——声光联动,搭配JBL蓝牙音响(JBL)
 
  而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变化背后是一种理念的变化:智能照明不是技术堆砌,而是一种人性化的体验,在无形之中提升生活品质。
 
  智能家居,绝不是简单增加一个wifi,然后将控制中心从单独的遥控器集成到一个手机app上,这种程度的智能化,仅是商家销售的噱头,并无实质意义;
 
  真正的智能家居,不仅是停留在家庭设备的联网协同,更深入的应该在于全方位的提升人们的生活体验——人们需要的是实用性,而不是远程遥控,也不是炫酷的操控界面,高效、便捷、节能才是用户要的。理想的智能家居是可以替我们订机票改签航班,或根据我们的体温自动将空调调节到合适的温度。
 
  试想一下,如果:晚上临睡前,灯光会自动调睡眠模式,睡莲光色帮助你更快入睡;一声“开灯”,无需离开暖暖的被窝,灯光即亮;清晨灯光缓慢亮起,把你从睡梦中唤醒,让起床不再是一件难事;静坐桌旁,灯光一键变为阅读模式,随心畅读。这就是欧普的新产品正在逐渐做到的
 
  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智慧生活也许只要一个口令、一个手势,甚至只是存在你脑中的一个念想,“会学习”“能懂你”的灯光就会自动调整出适合的状态,实现真正的“智能”——自动感应环境和人,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而此次欧普华为Hilink产品套装的发布,实行了同终端(华为)下的家电互联,是欧普照明在往智能化照明系统上的一次重要演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广这一重大进步,欧普还推出新政策:消费者凡每买2个及以上的欧普华为合作灯品就能免费获得一个华为路由器,来提前体验智能家居生活新体验;
 
  打破各自为政的僵局,做别人没有做的事情
 
  智能家居其实就是一个服务于家庭的物联网,并不限于家用电器,其他如照明、门禁、安防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所有能通过通讯模块联网的设备,都属于智能家居的一部分。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还并没有一个统一家用设备接入标准。电器厂商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愿受制于人,都是自成一派各自推行自己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尽管国内有像格力等厂商表示自己的智能家居方案可与其他厂商兼容,但是实际体验中能够完美接入的却也是凤毛麟角。
 
  从目前国内厂商开发的智能家居方案来看,初始一点的一般采用“终端+设备+WIFI”方案,这其实就是最初级的设备联网,并不能形成什么消费痛点,除了价格更高玩弄一下智能概念外,别无它用。而高级一点的智能家居方案则已经走上了“终端+设备+云”的组合,这个组合已是目前传统电器厂商最优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了。但它依然面临两个核心问题:
 
  第一,仅供自家产品接入,扼杀智能化:
 
  在整个智能生态构建的过程中,各个厂家均只考虑自家产品接入,现实的情况是,消费者购买的各种电器不可能是同一品牌,因为厂商间术业有专攻,技术有差异,以及消费者对于各个品牌在不同领域的产品存在认知差异,消费者不可能将家中的所有可接入智能家居设备全部选用为同一品牌,这就使得整个智能家居的智能化打了折扣,甚至说这根本称不上是智能家居。
 
  第二,场景化不够,为了智能而智能:
 
  经常有用户吐槽:远程控制空调、冰箱,自动烹饪早餐是一种伪需求……智能家居的智能化应当不仅是停留在在家庭设备的联网协同,更深入的应该在于全方位的提升人们的生活体验,换句话,智能家居的控制终端不仅应该对你的家庭里边的事情了解,还应该对外面的世界有所知晓,甚至可以替你订好机票改签航班、替你叫快递上门取件,出了家门只需要说一声Bye然后所有的电器就替你关闭,亦或者根据你床上的传感器探测你的体温自动将空调调节到合适的温度等等。
 
  而这两个核心问题的背后的逻辑说明:要做到真正的智能化背后需要超强的数据能力作为后盾,而这显然并非传统家电企业的所长,品牌与生态合作时是必须的;但在合作当中,传统家电品牌要与互联网平台之间保持高度的信任,能不以一已之利而损害对方,平台不做自营贴牌,品牌不做自己做一套标准,保持跨界合作,开放共赢的心态是非常有难度的事情。
 
  而以欧普与华为的合作案例来看,两者的合力正在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来,破除这两大核心问题——欧普以开放的心态,完成了对华为终端及相关第三方品牌的兼容与接入,使得通过双方的合作探索出一种基于照明行业与华为生态的行业标准,并通过华为平台的反哺来获取数据,持续完善产品形态。
 
  这对目前鱼龙混杂的智能家电业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需要双方之间极大的信任,而维持住这种关系,则有利于双方在智能家居市场的持续开拓。
 
  据悉,到2020年,智能照明总体市场预计将达到81.4亿美元,在智能生活的潮流下,智慧光将成为智能家居的基础。
 
  我们可以想象,在不远来的未来,智能家居让人类生活更加美好,它带来的舒适、便捷程度,或许会超越我们的想象,乔布斯重新发明手机,智能家居终将重新发明“家”,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
 
  而此次欧普照明与华为合作展出的战略产品,也预示着智能照明已开始踏上新的征程,未来将实现在更多家居场景下的照明应用。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欧普照明和华为一起,为消费者带来更人性化的智能照明体验,让智慧光点亮品质生活。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