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头条下

郭施亮:提升股市投资功能才是多赢之举

时间:2017-01-14 21:23    来源:财新网  

 中国股市融资过猛,
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股市运行重心的下移,也是新增流动性抵御不住抽血压力的真实写照。只有提升股市投资功能,才能够为股市融资功能更好地服务,才是多赢之举。

中国股市多年来屡获“熊冠全球”的称号,股市长期处于熊长牛短的格局,也让投资者未能从市场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投资回报。与此同时,“重融资轻回报”以及“上市难退市更难”的现象,更是长期以来中国股市的真实写照,而这也恰恰强化了股市“熊长牛短”的特征。

2016年,可以称得上“史上第一融资年”,全年累计超过1.6万亿的融资规模,也出乎了市场的预期。

虽然自2016年以来,中国股市开启了IPO新规模式,即取消了预缴款申购,减缓了新股对存量资金的分流压力,但IPO融资与再融资规模的叠加,却是一个庞大的融资数字。与此同时,进入2016年下半年,随着股市IPO发行节奏的提速,也逐渐从原来一个月核发两批,演变为一周核发一批,而月均筹资规模高达200亿元以上。时至今日,中国股市基本上在每个交易日有3家新股可申购,而这一发行节奏也是出乎市场的预期。

有观点认为,在现有IPO新规之下,多发新股对股市冲击力不大,而当下市场的首要任务,则需要尽快为IPO堰塞湖泄洪。

对此,笔者认为,IPO新规确实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减缓新股对股市资金的分流压力,适度的IPO发行节奏并不会对股市存量资金构成太多的分流影响。但是,发行节奏骤然提速,则冲击力也将会随之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IPO过快发行,其对市场的冲击影响不仅仅在其发行上市的过程,随之而至的,还有密集的限售股解禁、高管减持套现乃至再融资压力。由此一来,随着A股上市公司家数突破3000家,庞大的限售股解禁压力、密集的减持套现以及再融资需求的水涨船高,都会给市场带来长期性的冲击。

时至今日,随着IPO发行节奏的加快,A股IPO堰塞湖问题得到了快速地泄洪。与此同时,在股市扶贫的背景下,不少企业也打着扶贫的旗号,先后更改注册地址,试图获得IPO的绿色通道。而在股市上市通道有所拓宽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能够完成上市目标。

企业成功上市,企业身价得以大幅提升,而上市公司大股东以及高管也可以轻松一夜暴富。然而,在巨大的财富诱惑下,他们拥有极其低廉的成本优势,也开始着手减持套现。更有甚者,为了规避减持套现的政策约束,提前做好辞职准备,满足其提前减持套现的目的。随着这一现象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市场“脱实向虚”的风险。“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这确实是国内市场的一大真实写照。但对于财富资金最为聚集的股票市场,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一旦企业成功上市,就意味着身价大增,这远比老老实实做实业赚钱来得轻松,而当市场减持套现潮持续涌现,实际上也对市场构成了持续性的冲击。

从本质上分析,股市本身属于财富资金再度分配的场所。然而,当一部分群体在股市中实现一夜暴富的同时,实际上意味着另一部分投资者的财富会受到冲击。

中国股市融资过猛,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股市运行重心的下移,也是新增流动性抵御不住抽血压力的真实写照。显然,此时此刻确实需要正视中国股市融资过猛的问题,且需要对股市IPO发行节奏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同时,仍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提升再融资审核门槛,降低再融资的规模。除此以外,针对接连不断的减持套现事件,也需要制定针对性政策给予约束,尽可能降低其对市场的冲击压力,要把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摆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融资功能固然重要,但投资功能也不应该掉以轻心。只有持续提升股市投资功能,才能够为股市融资功能实现更好的服务,而这也是均衡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形成多赢格局,才有利于中国股市的可持续发展。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股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