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 > 贸易

中国五矿贸易体系谋转型 首提与中冶海外团队融合

时间:2016-11-15 21:52    来源:新华网  

  国际有色金属及黑色矿物产品价格乍暖还寒态势依旧,作为世界级矿物贸易商的中国五矿则走上了贸易体系转型路。11月14日,中冶集团在官网公布了中国五矿总经理、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在德国召开中国五矿驻欧企业座谈会的消息。会上,国文清提到,鉴于愈发严峻的经营环境,中国五矿应该谋求在贸易体系上的转型,形成新的大循环贸易体系。

  AZ-China铝业分析师张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中国五矿在贸易体系上确实存在销售网络过于分散、配套物流短板等系列问题,有较大改善空间。

  另一方面是做好五矿和中治重组后的相互融合,国文清表示,要研究从集团层面集中选派优秀人员充实海外业务,如中冶派人进入发达国家五矿海外企业等。记者注意到,这也是双方在重组后首次对外公布相对大规模的团队融合。

  贸易体系转型应对市场变局

  有色金属与黑色矿产在价格低迷多年后终入向上区间,势头则显得起起伏伏,中国五矿的业绩也随之摇摆。

  中诚信8月公布的中国五矿评级报告显示,2015年公司有色金属贸易经营量同比减少36.44%至644.69万吨。同时,由于钢材、冶金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需求持续减弱,中国五矿主动缩减了在黑色流通板块规模,2015年铁矿石销量同比减少44.33%至2723万吨,煤炭销量同比增加2.27%至1444万吨,该板块去年收入同比减少53.05%至734.18亿元。由此,中诚信认为,行业周期波动对五矿盈利整体能力造成较大影响。

  国文清也在会上透露,近几年来,大宗贸易超乎想象的跌落,国际矿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虽然时有起伏,但是震荡较大,市场的隐患性和不确定性都很大。

  一方面是行业的下行,以及中国五矿贸易体系诸多的问题。国文清直言,中国五矿要改变过去贸易随着业务员转、随着个体户转的碎片化、隐患多的贸易方式。

  五矿销售网络过于分散弱小,导致对销售人员有较大依赖,张猛告诉记者,同时造成客户群体规模过小,“销售人员一旦离职很容易就带走五矿的客户。”

  另一方面则是物流配套短板。张猛认为,其在物流上对客户的服务低于民营企业,由此丧失了一定市场空间。

  国文清似乎也看到了这一问题,他在会上提出,要解决整个贸易流通体系里“最后一公里”短板的问题。对于国文清的说法,张猛指出这或代表着中国五矿将在物流端发力。“五矿在物流上的投入与其贸易体量远不匹配,本身就有较大上升空间。”

  对于上述种种问题,国文清提出要中国五矿贸易体系应谋求转型,“要研究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五矿贸易,打造一个什么样的五矿贸易体系,应该怎么创新转型,怎么做一个保值增值的、有效运行的贸易体系。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探讨、也要完善、更要推动。”

  重组后首提海外团队融合

  对于转型方向,似乎已有眉目。国文清在讲话中表示,中国五矿要加速转变创新贸易方式,形成“两头在外、两头上锁、大进大出、封闭循环”的大循环贸易体系。“两头在外”是指一端是供应商,一端是用户;“两头上锁”是指“两头”的风险都要用合同法律的形式锁定;“大进大出、封闭循环”就是要求我们做大客户、大项目、大体系、大产业。

  继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业务融合后,终于到了大规模人员交流阶段。

  国文清在会上透露,要研究海外团队大融合的问题,重塑新五矿集团的海外团队。他认为,中冶国际和中冶海外主要布局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在这些区域较为成熟;同时,五矿的海外团队很多都布局在发达地区,要做好重组后的相互融合。要研究从集团层面集中选派优秀人员充实海外业务,如中冶派人进入发达国家五矿海外企业,为五矿海外企业增加冶金建设与装备等业务内容。

  国资专家李锦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就表示,中冶血液进入五矿,能平衡双方的利益,促进相关业务发展。

  国文清还提到,双方要联手打造1000亿元内部市场目标。他表示,以往很多协同问题,既有过去五矿内部协同不到位的问题,又有五矿和中冶重组以后新的协同问题,涉及到镍、铜、钢材、铁矿砂、基础建设、新兴产业等业务。要把重叠的链条打破、剪断,再优化连接,“经过认真判断、认真研究、反复算账,我们能够打造1000亿元的内部市场。”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中国五矿贸易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