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头条下

中国理性推进自贸区建设

时间:2014-05-09 20:3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 方栋 徐兴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成为中国深化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半年之后,自贸区的优势通过入驻企业数量和各种创新措施的出台得以充分展现,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鲜活范本。

  一时间各地争相效仿,纷纷将申报自贸区定为今年工作重点。据了解,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明确提出设立自贸区:天津已于去年向国务院提交方案,而重庆、河南等地的申报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但迄今尚无申请者获得审批,凸显中国推进自贸区建设的理性与法度。

  历史上,中国曾有过各种开发区类园区建设的高潮,各地一哄而上,留下不少后遗症。专家指出,各地自贸区方案尽管五花八门,却大都了无新意,有一拥而上、排队占位之嫌,也有违自贸区建立的初衷。国家在宏观层面把控好度很有必要。

  2014年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而中国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挑战,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自贸区的建设以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明方向,以开放促改革,挖掘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寻求经济增长的动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各地方应有大局意识,进行实实在在的制度创新,推动改革进程,而非去争取政策优惠,追热门、寻政绩。

  自贸区落户上海,却立足全国,服务大局。今后的申报方案,如果没有全局意义,仅作为本地发展、招商引资的招牌,还充斥着唯恐落于人后、将来在政策上吃亏的思维,缺乏触碰改革的实质内容,就会与自贸区的核心任务背道而驰。

  自贸区属于深化改革阶段的特殊政策区域,具有探索道路、积累经验的作用,并非多多益善。梅新育认为,如果自贸区项目过多,会导致地方经济发展过分依赖政策导向,而非按照地缘关系、地理生态、产业配套等基本面布局,长此以往将造成消极影响;而如果借自贸区大规模圈地开发,则同样有损经济健康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小济表示,如果伴随着申报热潮自贸区全面放开,只会造成各地政策落差加大,形成“政策洼地”,也有违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尽管招商引资可能会带来短期繁荣,但最后很可能会导致产业同构,各地区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将会重演。

  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具备上海般高度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和成熟的金融经验。条件尚不成熟的地区应以上海的自贸区为契机,做好对接工作,或是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已有的对外经济园区。

  当然,自贸区申报大门并未关闭,三月份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张小济表示,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尝试上海自贸区未涉及的内容,着力于消除体制和政策束缚,破除企业经营中所遇到的“玻璃门”“弹簧门”等隐性障碍,真正创造使企业更好发展的经营环境。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中国,自贸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