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商业 > 读书

余华、苏童等人追忆童庆炳:他身上有学者和作家的天真

时间:2015-12-02 14:42    来源:凤凰读书  

    11月28日,一代文坛教父童庆炳散文集《旧梦与远山》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在童庆炳先生逝世五个半月之后,先生的学生余华、苏童、孙津等人与先生生前的老同事老朋友相聚一堂,追忆童先生作为学者、作家、恩师令人憧憬和爱戴的点滴往事。余华说道,作为老师的童先生是无可挑剔的,门下这么多不同性格、不同品性的学生,无一不尊敬和喜爱他。

  童庆炳先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教育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等方面的研究。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试办在职人员“文艺学•文学创作”委托研究生班,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严歌苓、毕淑敏等近40名青年作家被录取。童庆炳教授正是这个班的导师。此次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旧梦与远山》是童先生唯一一部随笔选集,在这部散文集里,童先生除描写故乡的清秀山水、童年的柴路弯弯、特殊时期的“偷书”经验之外,还回忆了多年来教书育人的历历往事,包括毕淑敏在内的学生也是他记述的对象。

  

《旧梦与远山》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现场

  余华:莫言曾一个学期不来上课 童老师也不责怪

  “童老师从来不跟我们说他自己创作的事情,我们一直以为他始终在搞研究。”据作家余华回忆,当时童先生时常去他跟莫言的宿舍坐坐,跟他们聊生活和学习。童先生作为老师是无可挑剔的,他能接纳和理解不同性格和不同品性的学生。“我们这个班,包括我在内大家有很多的不良习性。像莫言一走就走一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来报到,然后人就没了,等到(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回来了,问干什么去了,说他们家房子被水冲了,回家盖房子去了,但这些在童老师那儿都没事。”

  谈到童先生身上的那种学者和作家的天真,余华在现场还分享一段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有趣旧事,现场见过与没见过童先生的嘉宾和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童先生的善良与纯真。让余华感到遗憾的是,按照当时童先生的想法,“文艺学•文学创作”委托研究生班是要继续办下去的,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班没能走下去。

  苏童:哪怕是匹狼,他都有可能尊敬和爱戴童老师

  与余华一样,作家苏童也表示童先生是个受所有学生喜欢的老师,不管什么样的学生,童先生待他/她都是好的,都有他自己的办法,而这其中的关键是他的宽容,是他对于学生的爱。“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哪怕他是一匹狼,他都有可能尊敬和爱戴童老师,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一个人。这是我在后来跟他交往当中,以及从观察别人的反映和对他的态度上,所得到的一个折射。”

  先生曾创办文学杂志《脉动》,鼓励不要跟文学创作离得太远

  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过常宝教授认为现在的文学院处处有童先生的影子,“全国有上千个文学院,我们文学院之所以比其他文学院多一点文学气味,多一点文学气质,基础就在童老师。”据过常宝教授介绍,童庆炳先生曾跟学生一起创办文学杂志《脉动》,鼓励文学院的老师不要只埋头做研究,要保有作家梦,不要跟文学创作离得太远。

  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教授提到童老师生前对写作中心的帮助和指导。童先生的教育理念也给张清华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大部分人把文学教育当做纯粹的知识教育,使学生只获得知识而没有文学实践的背景下,“他不只把文学教育当作知识教育,同时也当做能力教育,不遗余力推动专业文学创作,文学能力培养。”

  

    《旧梦与远山》

  作者:童庆炳

  定价:45.00元

  出版日期:2015/1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旧梦与远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