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外银来华:“融通”中国与世界

时间:2017-04-05 11:52    来源:人民网  

  

 

  图为上海街头外资银行招牌林立。

  

 

  图为中国消费者在选购美国史密斯品牌食品。据了解,在中国企业双汇国际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过程中,荷兰合作银行、东方汇理银行、星展银行、法国外贸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为中联重科收购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赛法(CIFA)公司后,共同生产的混凝土拖泵。中联重科收购过程中,亦得到了高盛等外资银行的帮助。

  

 

  图为汇丰银行北京分行的一名工作人员正在为国内客户提供业务咨询服务。

  不久前,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外资银行开展部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在华业务范围,引发了海内外各界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指出,占据存量财富配置关键环节的银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发展史恰恰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缩影。可以说,外资银行来华不仅为中国本土银行业带来了国际化的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更深刻融入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之中,“融通”着中国与世界。

  ? 来华历经三个阶段

  人类从事经济活动,一个重要的目的和结果就是生产财富。对于当期消费不了的财富,就把它转化成储蓄。正如农民种出的小麦不仅可以吃,还可以作为种子扩大耕种规模一样,储蓄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于是,就产生了保管储蓄、分配储蓄、促进再生产的银行业。

  所谓“外资银行”,通常指由外国独资创办的银行,其经营范围由相关的法律和管理制度来规定。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新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拉开了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总体来看,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初到1995年。这一时期,来华的外资银行大多以代表处形式存在,主要从事与代表外国银行业务相关的联络、市场调查、咨询等非营业性活动。第二阶段是1995年底到2004年。此时外国银行在华更多以分行形式存在,开始经营外币项下商业银行业务。第三阶段是2004年底至今。这时,外资银行业务由外币延伸至人民币项下,同时中国实施“分行与法人并行,法人导向政策”,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在地域和客户对象上的限制。

  如今在中国不少城市的街头,人们都会看到花旗、汇丰、摩根大通、三井住友、渣打、法兴等外资银行的招牌。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外资银行已在华设立39家法人机构(下设分行315家)、121家母行直属分行和166家代表处,机构数量持续增加,营业性机构总数达到1031个,分布在全国70个城市。

  具体来看,外资银行在华业务领域相对集中。例如,渣打银行最初来华时,就主要服务于英国来内地发展的企业。这种业务模式,虽然使得外资银行在最初拓展业务时可以较快速度发展,但同时产生了资金来源受限、不能很好地吸纳居民储蓄等问题。随着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发展,客户从法人拓展到自然人,其服务对象的收入相对也比较高。

  ? 深刻影响中国同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前3年内,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出现了一轮爆发式增长。尽管当时外资银行总资产只占中国银行业全部资产的1.4%,但却迅速获得了外汇贷款市场13%的市场份额。

  那么,外资银行来华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呢?有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资银行效率水平正相关,外资银行的进入改善了中国银行市场竞争条件。具体来看,一是加强行业竞争,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可获得性;二是促进银行监管理念和手段的完善;三是提高了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触程度。

  恒丰银行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外资银行来华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对有限,但其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鲶鱼效应”却显而易见。

  “例如,外资银行在金融产品开发服务方面做得很细致,能对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着中国本土银行加快补齐短板。如今,我们在国内银行也常见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个性化金融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就在很大程度上学习和借鉴了国外同行的经验。”董希淼说。

  改革带来开放,开放促进改革。外资银行来华不仅有助于中国本土银行更快更好地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种规范和标准接轨,而且为中资银行拓展海外业务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按照对等原则,中国向外资银行开放也可促使外国向中资银行开放其本国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外资银行来华在客观上促进了行业内人才的‘跨国’流动,提升了本土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董希淼说。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会副会长潘英丽认为,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最大的优势就是风险定价,即清楚一个企业的信用状况怎么样,应该向企业要多少利率。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外资银行的优势会愈加显现。

  ? 监管“松绑”机遇更多

  坚持开放脚步不停,监管“松绑”机遇更多。根据银监会最新政策,在华外资银行未来可以与母行集团开展内部业务协作,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境外发债、上市、并购、融资等活动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同时,在华外资银行开展国债承销业务、财务顾问业务及大部分托管业务都不需获得行政许可。

  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在我国市场的经营发展基础不断加强,已具备一定的并表管理能力。未来,在符合现行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外资银行既可以选择以境外母行为主体投资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可选择以在华法人银行为主体进行投资。

  在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看来,目前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度还不够,金融业的结构也还不太合理,所以“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才一直存在。

  “今后,总的方向是更加积极地利用外资来推动银行业的发展,强化市场竞争。”张建平说,只有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才能帮助中国银行业不断提升效率和发展水平,进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中国银行业市场进一步向外商银行开放的举措,浙商银行经济分析师杨跃认为,外资银行将在特定业务领域和区域将进一步形成比较优势。具体来看,外资银行将在跨境资金服务、私人银行服务、全球化网络和风险控制等细分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竞争力并与中国本土银行开展差异化竞争。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允许外资银行投资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其在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以托管业务为例指出,监管“松绑”有利于为外资银行带来更多收入,并进一步优化其业务结构。

  ? 全面融入中国开放

  在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林志民看来,虽然外资银行不太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每年保持30%到50%的增长,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及开放程度加深,外资银行发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林志民的判断并非没有依据。近年来,中国经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中资银行在国外的网点密度偏低、规模较小、开展业务时间不长,并且对当地的监管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特色的了解始终不如外资银行优势明显,双方优势互补特征逐渐显露。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开放更多体现为招商引资,外资银行当时进入中国市场也主要以服务母国企业在华的金融需求为主。如今随着中国开放程度加深,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了巨大的境内外企业联动需求,外资银行在华的各项业务必将全面融入中国新一轮开放进程,直接促进海内外企业跨境联动。”董希淼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今后外资银行将发挥自身国际网络和背景优势,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融通”中国与世界。

  “放眼未来,我们依然非常看好中国内地市场,对东亚银行业务发展前景信心满满。”林志民说,东亚银行(中国)正着力提升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扩展资产负债规模,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全面拓展各项业务,努力向符合国家战略、经济转型方向的行业及业务渗透,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本土化的发展道路。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融通”中国与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