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 > 教育

【教学风采】今天,谁坐教室最后一排?

时间:2017-11-29 18:17    来源:甘肃教师学苑  

   要“消灭”教室最后一排,老师必须先“消灭”自己心中的最后一排。有经验的老师大都知道,教室后排的座位,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因为与上课的老师距离远,容易分心走神;而学生开小差,也不容易被老师发现;或者,即使被老师发现了,也容易被老师忽略——因为要提醒距离远的后排同学,会影响老师讲课。

  另外,习惯在后排就坐的同学,大都习惯了与老师保持的这个距离。而这个距离,常常影响其深入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影响其产生活跃的高质量的思维活动。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的研究成果,人与人之间可以划分四种距离。

  1亲密距离

  6英寸~18英寸之间(15厘米~44厘米)

  2个人距离

  1.5英尺~4英尺之间(46厘米~122厘米)

  3社交距离

  4英尺~12英尺(1.2米~3.7米)

  4公众距离

  12英尺~25英尺(3.7米~7.6米)

  

      公众距离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这个空间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予交往。因此,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所以,教室最后一排,几乎变成了老师的“飞地”。

  以往,教室最后一排的专利属于那些高高大大的男生;可是近年,这种现象有了改变。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挑座位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对于身处教学一线的班主任而言,是件很头疼的事。这很像一道难解的排列组合题,更糟的是,无论怎么排,都会有学生不满意。

  今天,谁来坐最后一排?

  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先自由组合,老师综合学生身高、视力、性别、个性、成绩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所幸当下大多数学校,班级规模远较以前为小。

  怎样“消除”最后一排的弊端?

  对于老师而言,要倾注更多的关注。老师不能总是以讲台为中心,而应该常常走到后排,有意地亲近他们;尤其是上课提问,不能忽略他们。

  对于学生而言,必须约束自己,挑战自己。牢牢记住最后一排的缺点,把劣势转化,逆境也能成才。实际上,只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坐在最后一排而成绩优异的学生。

  也许,要“消灭”教室最后一排,老师必须先“消灭”自己心中的最后一排。圆桌式、会议式、小组式编排的教学活动,应该优先考虑;而勤于走动,让教室四面都成讲台与黑板,更应该成为老师的教学常态。

  

      总之,座位编排在班级管理、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但很显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可能制定出可以兼顾所有学生的完美的座位编排,但一些基本原则是必须做到的:

  1以公平之心对待每个学生

  既要创造条件让成绩优异的学生脱颖而出,更要创造条件让全体同学都得到发展。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安排教室里的座位时,要以公正之心对待。

  2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要了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排座位要考虑到个子高或个子矮的、高度近视的等问题。

  同时要灵活应变,如有的学生视力不好,但适当靠后坐反而有利于视力恢复;将矮个学生的座位垫高;让个子矮且相差不大的学生坐在中间,形成中部纵列,个子较高且相差不大的学生坐在两侧,形成两翼纵列。

  3给学生搭配适合的小伙伴

  要通盘考虑学生的性格、性别、朋友圈、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因素,既要注重学习上的优势互补,也要激励竞争,既要考虑学生性格特征,又要顾及课堂纪律因素,尤其不可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

  4定期适当地调整班级座位

  座位编排需要随时调整,并注意间隔时间,通常每隔一个月调整一次比较适宜。调整时不仅要左右轮换,还要注意前后轮换,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接纳学生的意见。

  5让学生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既要尊重学生意愿,讲究民主方法,比如可以让学生共同制定规则,促使学生当班级管理的主人,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又要注意使座位的安排有利于全班学习,体现平等与公平。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教学风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