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 > 教育

亲子关系难走的跷跷板?忙碌中娃成父母双全孤儿?

时间:2013-12-27 11:45    来源:新华网  

   “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这首“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歌,唱出了家长们的心声——陪孩子慢慢长大,是最美好的事。

  多子化社会,孩子在自己的群体里生长,不论父母是否对孩子非常严格,孩子总有自己的“小社会”。但是在现在这个忙碌的世界,孩子要么就因为父母工作忙碌而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要么就背负着父母对未来无穷的期望。深入分析今年有关家庭教育的事件,不难发现中国式亲子关系本身所反映的问题——今天,我们到底该怎样做父母?

  忙碌的爸爸妈妈,让孩子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

  爸爸负责赚钱养家,妈妈负责带孩子;爸爸是严厉的代名词,妈妈是慈爱的代名词,这似乎已成中国家庭的教养模式。而“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的热播,使得人们重新关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今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过一份对孩子们的调查,在被问到“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的孩子选择了父亲,排在第四位;在被问到“空闲时间,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时,仅有6.9%的孩子选择了父亲,排在第五位;在被问到“谁最尊重你,让你感到很自信”时,仅有15.5%的孩子选择了父亲,排在第四位;在被问到“内心的秘密,你最愿意告诉谁”时,仅有8.5%的孩子选择了父亲,排在第四位。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家庭中存在父教“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

  哈佛大学一项关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作用的研究显示,一个人要发展两方面的能力,一个是亲密性,一个是独立性。母亲的天然优势是培养孩子的亲密性,而父亲的天然优势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大量研究都显示,如果父教缺失,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较差,退缩行为比较多。

  不过现在更糟糕的现象是——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忙碌的工作使得朝九晚五的生活也无法保证,回家后孩子已经睡觉,早晨上班时孩子还没有起床,这成了常事。即便是工作之余和孩子在一起,也早就身心疲惫,更不要说费心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了。

  而且,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大量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年龄为人父母,由他们生育的第二代独生子女被称为“独二代”。据调查,超过70%的年轻父母“只生不养”,抚养孩子的重任全部由家中的老人承担。其中,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料的占42%,由外公外婆照料的占30%,而由爸爸妈妈亲自抚养的孩子不到两成。超过80%的“独一代”父母表示,目前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自己每天都要疲于奔命地工作,根本没时间考虑带孩子的事情,更没时间照顾孩子。

  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看来,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大部分是通过沟通来进行的,父母双全的“孤儿”状态会对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在孩子成长中长久的缺位,使得孩子内心对与父母的沟通有抗拒心理。而且不容易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尊感和被认同感,更不用说让孩子拥有自主的独立人格了。

  “牺牲自己,把一切都给孩子”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如果说爸爸妈妈们和孩子疏于沟通,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遗憾,那么还有一类爸爸妈妈则是一切都为了孩子,这使亲子关系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牺牲自己,把一切都给孩子,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今年的年度热点新闻李天一事件中,他的家庭教育备受诟病。古人常说“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长远”。但是很多为人父母者往往不懂这一点,他们更愿意用所谓的爱“绑架”孩子。

  忙碌的家长们往往会对孩子有补偿心理,他们更愿意满足孩子的要求。还有一类家长则因为自己的生活并不那么如意,就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完成他们没有达成的愿望。

  一些中国式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甚至已经到了“牺牲自己,成全孩子”的地步:母亲放弃自己的事业到国外陪读儿子,或者母亲放弃自己的工作,到外地给子女照顾孙辈,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常见。更让人忧虑的是,中国父母对孩子生活的控制,并没有在他们成家立业后终止。甚至有很多父母,凡事爱帮孩子拿主意,包括婚姻,他们要求子女的婚姻模式,是一种能让他们掌控的婚姻,一旦不满意,就会让孩子放弃婚姻。

  教育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按照自己的意志为自己的生活作选择,这就叫存在,哪怕遭遇过很多挫折,但如果都是自己的选择,就会有存在感,会坚韧不拔。”而目前中国发生在很多孩子身上的,恰恰是这种存在感的缺失。

  “迫不及待”地培养孩子成才成中国家庭教育主题

  英国教育家伊迪斯对中国父母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感触很深,他曾经用“迫不及待”来形容中国父母的心态。健康、快乐、平凡的人生,似乎在中国父母眼中,没有什么价值。

  现在的70后和80后父母们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比较高,他们更注重对孩子的知识灌输和物质满足,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家长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种早教班之间。很多孩子不仅要学习英语、书法,还要学习钢琴、绘画等,动辄近万元的“高价早教”受到众多年轻父母的追捧。

  与过度智力开发的现状相比,家长对于孩子的德行教育则不那么重视。一份对于家长的调查显示,当被问及“在家庭教育中,您在下列哪方面下工夫最多?”时,有80%的家长首选“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高于“身体素质培养”的64%和“道德品质和做人的教育”的54%。

  “0-6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这个阶段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孩子的意愿得不到尊重,经常处于被指责的状态,对孩子内心的伤害非常大。”有教育学专家提出,这是对亲子关系最大的破坏,家长应该掌握孩子在每个年龄段发展的普遍规律,给孩子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孩子健康、全面发展。(记者 姜澎)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亲子关系,教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