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 > 健康

病从口入,这些伤肾饮食习惯黑名单,你中了几个?

时间:2018-10-08 15:38    来源:健康学  

   秋天是补肾的良机,

  立秋过后,

  养生保健主要以调理肾脏为主,

  尤其是“感觉身体被掏空”的肾虚人士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秋季主“收”,秋天养肾养生,应当适应时节变化,收藏能量,养护身体。

  肾喜温恶寒,受凉后容易损伤肾阳气,气血不畅,进而形成肾虚。历来就有秋季补肾、冬季养肾的传统。秋季补肾,可以为冬季打下基础,从而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

  

 

  但很多人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病从口入!那么哪些饮食习惯在伤肾黑名单当中呢?  1、口味过重,爱吃咸

  饮食中的盐分95%是由肾脏代谢而出,若摄取太多,肾脏的负担就加重;加上盐中的钠会导致身体的水分不易排出,更加重肾脏的负担,破坏肾脏功能,进而诱发肾脏病发生。

  改善建议:日常生活中应坚持少盐、少调味料饮食,少吃腌渍食品;改用天然食材香料,例如葱、姜、蒜、香菜、九层塔、当归、枸杞、柠檬等。每天摄取的盐,应该在5-6克较为适宜,也就是不能超过一啤酒瓶盖的量!

  

 

  2、偏好肉食、含蛋白质食物

  除动物肉食以外,大家经常食用的猪皮、猪油、肥肉、鸡皮、黄油、牛奶及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会增加肾脏负担;若肾脏长期高负荷运作,将加速肾功能衰退,引发肾脏疾病、尿毒产生。并且饮食不均衡造成的营养不良,容易引起免疫力下降,增加罹患感染症机率,影响肾功能。

  改善建议:控制饮食中蛋白质,体重每1公斤,摄取蛋白质上限为0.8公克。饮食中可以这样做,即不要大鱼大肉上桌,尽量荤少素多,鸡、猪或鱼肉类,选择一二道就好。尽量用蛋与豆制品取代肉类,并且有蛋或豆制品时,肉类的摄取就要减少。

  

 

  3、爱吃太油、太甜  太油、太甜的食物吃多了,容易引发肥胖;而肥胖会使体内的水、钠滞留过多,加重肾脏负担,进而产生肾脏病变。并且肥胖的人常合并著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酸甘油脂,也是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改善建议:清淡饮食,少吃甜食,生活中多用植物油烹饪,如橄榄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等,少吃动物性油脂或油炸食物。尽量减少油脂用量,多用蒸、煮、卤、凉拌等烹调方式,取代油炸、油煎、油炒。

  

 

  4、不爱喝水或饮料当水喝

  肾脏负责调解身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及生理活动所产生的废物,并排于尿中,这些功能均需要足够的水分才能顺利运作。长时间不喝水,尿量减少,就会增加尿液的毒素,引发肾结石、尿路感染等。

  还有一部分人只喝饮料不喝水,身体的酸碱度会改变,而肾脏也是调节人体内酸碱度的主要器官,若长期过度摄取,会增加肾脏负担,提高肾脏损伤机率。

  改善建议:可以喝一些自制的纯度高的水果饮料,或者喝干净的水。每天喝约1,600-2,000CC水分,但有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病、肝硬化引起水肿的人,则不宜多喝水,应与医师讨论饮水量。此外,老人避免在夜间多喝水,以免影响睡眠。

  

 

  5、乱服药  约二至五成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药物引起,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消炎药、止痛药、中药等药物,容易引起肾脏损害。

  改善建议:小心服药,中西药都必谨慎服用,并应定期检测肾脏功能;若意外服用或接触有毒害的药物或毒物,应及时发现,并及早治疗。

  

除了避免以上的不良饮食习惯外,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应“养阴润燥”。在饮食上,宜滋润多汁,少辛增酸,多吃粥和汤。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种简单的食疗配方,有空的时候,不妨煲一碗暖暖地喝下肚。

 

  芝麻核桃粥

  原料:芝麻20克,核桃仁30克,糯米100克。

  做法:洗净这3三种食材后将其全部放入土锅内,加水熬制,煮成粥。

  功效:芝麻本身便有补肾固精、养血的功效,而核桃同样具备养肾和润肺的功能,长期坚持食用必定对肾大有益处。

  

 

  羊肉粥

  原料:锁阳10克,羊肉100克,大米120克。

  做法:将羊肉剁细洗净后,往锅中加入水煎后去渣,待水晾10分钟后将羊肉、大米倒入,同样是煮成粥便可食用。

  功效:温阳补肾,适合用于肾亏引起的腰酸膝软和畏寒怕冷等症状。

  

 

  板栗腊八粥

  原料:红豆、黄豆、红枣、板栗、核桃仁、莲子、白果、薏仁。

  做法:将红豆、黄豆、薏仁、莲子和红枣放入温水中浸泡4小时,再放入高压锅中煮十分钟,等气放完后,将剩余食材加入,便可以直接煮成粥。

  功效:吃些以板栗为主的腊八粥是对肾非常滋补的一种食疗方法。也能够治肾虚、腰酸无力、能补肾益气。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