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人物

媒体达人刘达华出新书《馔事留痕》

时间:2020-10-19 11:24    来源:商务财经网  

  【本报讯】“爱说爱笑,活蹦乱跳,健步如飞,看上去也就60来岁”,这是京城餐饮界认识刘达华的人,对他的印象。难怪,编著者刘达华在《馔事留痕——餐饮企业文化与品牌创新案例及其他》新书首发式上,亮出身份证上1937年11月26日的出生日期,其真乃八旬也。

  (《馔事留痕》作者刘达华先生)

  《馔事留痕》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10月18日在北京旺顺阁鱼头泡饼财富购物中心店举行首发式。刘达华在会上风趣地说,1954年奉调进京参加航空工业建设,就开始“吃”全聚德等众多老字号,吃出感情且品出味道了,就开始写点东西。自此一发而不可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40年间,他深入前店后厂,与老板及厨师攀谈,遍访千余家餐饮及制造业企业,写出数百万字企业文化与品牌创新案例,发表在全国各报刊杂志上。《馔事留痕》只精选其中的126篇计20余万字付梓成册,以飨读者。书中内容让我们重温改革开放之后,餐饮等行业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创业创新的新篇章及可歌可泣的行业精英。书中再现这段历史,十分亲切,温故而知新。

  纵观全书,作者深入浅出地用一个个具体动人的实例,剖析了全聚德等老字号的文化渊源、童叟无欺待客之道、诚信经营出品精良等理念与操守,应对市场风云变幻的方略措施,以及传承传统工匠精神与技艺而绽放出的火花。书中还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新兴餐饮业掌门人的创业史,如从下岗女工蜕变为餐企老板的旺顺阁张雅青;以一道招牌菜“辣子田螺”享誉全国的重庆陶然居严琦,这两位可是全国餐饮界名不虚传的“巾帼英雄”,书中都有惟妙惟肖的记叙。书中还记述了改革开放初期,与洋快餐叫板的红高粱等多家快餐的成与败,仍有助于当今再思考中国快餐业之路如何前行……

  (新书《馔事留痕》全国书店均已上市)

  全书对多个餐饮企业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出品规范与质量、品牌树立与创新等诸多方面的成功案例,均有着翔实的论述。值得餐饮界同行在新时期借鉴,以利在市场竞争中再上一层楼。

  值得一提的是,《馔事留痕》有大约四分之一的篇幅,从小处着眼描述了30余位后浪推前浪的厨界“英雄少年”。他们是国宝级鲁菜大师王义均的爱徒、亚洲大厨屈浩;厨界前辈大师陈守斌的爱徒、现任全聚德集团顾问的顾久如;中国烹饪大师、亚洲大厨徐福林;全聚德第五代传人、北京市劳动模范杨宗满;西安饺子馆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马运生;当年的支边青年、全国劳动模范、陇南春酒厂厂长杨万春等等,他们学艺成长之道的点点滴滴,都值得后生鉴之。

  《馔事留痕》阐述的案例涉及面广,不仅有餐饮行业,还涉猎到轻工制造等行业,如北京雪莲羊绒衫厂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全球羊绒大战的恶劣市场竞争环境中如何杀出重围,开辟欧洲羊绒衫市场,都有精彩描述;杭州牙膏厂为中华品牌所做的不懈努力,其功不可没,诸多制造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创新案例,都如数家珍地收录书中。

  《馔事留痕》作者在首发式上展出了1962年至1964年发表在报纸上的部分戏剧评论文章。1962年10月18日北京晚报刊出的《两个红岩》(书中已录);1963年8月9日北京晚报文化生活栏目刊出的《歌新味厚——评张家口京剧团的“八一风暴”》;1963年12月26日光明日报“剧评”栏目刊出的《兴无灭资做红色接班人——看曲剧“祝您健康”》;1964年2月21日工人日报“文化宫”栏目刊出的《“合金钢”赞——谈“激流勇进”》中王刚的人物塑造。这些剪报虽已泛黄,但字迹却清晰可见,让人回忆与感慨良多。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人物,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