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商业 > 房产

那个因9块钱而逆袭的人 现在怎么样了?

时间:2018-05-21 12:05    来源:商务财经网  

   ●阅读全文需要五分钟

  9块钱,改变了一个农村放牛娃的命运。

       上个世纪70年代,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每天放牛、耕田,从来不敢买鞋穿。甚至为了省7分钱的午饭费,他每天走一个小时的路回家吃。

  然而,又到了交学费的季节,他奔走了一整天去借钱,又累又渴又饿,可是,仍然没有筹到足够的7块钱学费。

  看着空空如也的口袋,他决定退学,安安分分地做一个农民、一个放牛娃,不再想那些“遥不可及的事”。

  然而,过了几天,老师来到他家跟他说,他7元的学费由政府垫付,还给了他2元的助学金。

  他高兴地跳起来,但很快席卷而来的恐慌让他嗫嚅道:我应该在什么时候还这笔钱呢?

  老师微笑地对他说:“这是政府和大家给你的,只要你用心学、努力学,你就不用还。”

  泪水涌上他的眼眶。他不知跟谁说谢谢,但“谢谢”这个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

(资料图)

  2nd

  很多年过去了。此时的他成了一个富翁。追昔抚今之余,他想起曾经的9块钱,想起了那一声没来得及说的谢谢。

  用什么来回馈这一份恩情呢?他思前想后,决定以母亲之名,办一个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

  “我母亲平凡而伟大,一生勤劳俭朴,也教育我们兄弟姐妹要克勤克俭,善良本分做人。我一直谨遵母亲教诲,时刻未敢忘怀。我以母亲之名命名助学金,也是为告慰我的母亲,如果她在天之灵知道我这一善举,一定也会感到高兴。”他这样想。

  于是在一个秋天,他走进广州《羊城晚报》社, 捐资100万创办“仲明大学生助学基金”,并每年增资100万元,2006年起增加到每年200万。这个“仲明”,正是他母亲的名字。

  为了避嫌,他要求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仲明助学金”是他捐助的。在刚开始的十年间,他一直以“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倡立者、“你们的朋友”、“仲明助学金”捐助人等匿名身份,与大学生们进行书信往来。

  十年以后公司上市时,《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以“感动更多人投身慈善”为由说服了他,他才首次以明确的身份给仲明学子写信,揭晓了这个秘密。如今20年过去,已有9664名贫困优秀学子获得资助。

  怀着同样的拳拳之心,2002年,为纪念自己早逝的兄长,也为回馈社会,他拿出几乎一半身家,捐资2.6亿元创办全国唯一全免费的民办高中——国华纪念中学。

  “我的哥哥是改变我这一生命运的人,就是他教我测算、做施工员,引我上路、给我希望的人”,他说,“我那时一天挣5毛钱,到了春节才有两三天的休息,辛辛苦苦一年才挣180块左右,扣掉粮食就什么也没有了。

  我就跟我哥哥说,就算我做50年,一年200块,不吃不喝也就1万块,这样下去一辈子有什么意思?说这话的时候我哭了,对生活感到很绝望。我的哥哥就说:‘社会会变的,会变好的’”。

  社会果然“变”了。这一变,也果然改变了他和很多人的命运。

  现在他每年个人投入国华纪念中学的资金超过4000万。学校承担学生在校所有费用,并提供助学金直至学生完成大学、硕士、博士所有学业。

  至今,在全国28个省市区、21个民族,共招收贫困学生2747名学生,其中已就业人数1213,硕士547人,博士75人,国华学子散布海内外的各行各业。

  除了国华纪念中学,他还为纪念曾是退伍军人的另一位兄长,在2007年,出资1.4亿元创办全免费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系统培训农村籍退伍军人,使之成为技能型产业工人。

  10年来,他已经资助14466名农村籍退役军人接受职业培训,并走上工作岗位;在2013年,针对读不起大学的贫困生,他建立了一所以公司命名、全国唯一全免费的大学 ,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他出资4.5亿元 ,目前已帮扶1420名贫困学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汶川县有14200名学生急需异地安置复课。

  在得知汶川学生急需向外地转移的消息后,他马上致函广东省委,希望接收2000名灾区学生实现异地复课,他全力承担复课期间师生们的学习以及生活费用,包括来往的路费和相关后前服务费用。

  最后,他总共投入7000万,完成了此次1700多名师生的大转移。这是中国首例初中整体搬迁异地复课,也是灾后人数最多的一次异地复课。2009年7月,他因此分别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奖”和“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

(资料图)

  3rd

  他究竟是谁?相信不少朋友已经看出来了。是的,他就是杨国强。

  从1997年开始,他以一个大学生助学金开启了长达20年的扶贫公益事业,目前和公司累计捐赠超过36亿元,覆盖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精准扶贫项目,直接帮助近20万人——这就是杨国强。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办公室里,他回想起四五十年前辛酸的一幕幕,他的口气里充满了感恩之情。

  其实,通过教育,他已经回报了当年给他免掉学费的政府和人民。然而,放眼全国,他发现已经进入21世纪,仍然有许多跟四十年前的他一样贫穷的人。

  “我不能只帮学生,我应该帮助所有深受贫苦困扰的人。”杨国强说,“四十年前的我深知贫困的无奈与凄凉,是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我才有了今天,我不能忘本。我所拥有的财富只是社会交给我保管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说干就干的闯劲,再次被他发挥到扶贫慈善事业上。5月20日,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会在广东顺德碧桂园总部召开。

  ▲在会上,杨国强宣布成立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碧桂园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莫斌担任组长

  ▲杨国强还说,从今年起,碧桂园将精准扶贫提升到主业的高度,计划采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由此,碧桂园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等全国13县达成结对帮扶协议,惠及32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在这些精准扶贫项目里,树山村绿色产业扶贫项目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标杆。2010年,杨国强偶然造访清远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看到在山林耸翠间,13个村民小组347户村民,就有接近30%是贫困户。当时杨国强长叹一声,这是不折不扣的省级贫困村啊。

  那么,如何帮这些贫苦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呢?

  杨国强在考察时,最关心的问题不是村民能否住上新房,而是住上新房后,村民的收入来源问题。所谓“扶贫先扶智”,经过多方考证,杨国强决定发展以绿色产业为龙头,带动房、路、水、电、网的整村改造方式。

  ▲参与央律村苗木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农户们正在为苗木浇水

  如今,树山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污水横流的小村庄,变成了干净卫生的小别墅山庄。特别是产业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市场机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产出已超过2000万元,村民实际获益1000多万元,农户户均增收约6万元。

  据星子了解,有了树山村的成功示范效应,碧桂园集团内部竞岗和外部招聘的首批扶贫人员,已经能够全脱产驻村扶贫。接下来,碧桂园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集团党委统一指挥,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为主要措施,结合现代农业,探索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

  杨国强,就是这样一位散发着光和热的人,一直在默默为助学扶贫事业奋斗。在过去的十年间,他七次荣膺全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然而,他却一直还在慈善的路上。

  4th

  其实作为千亿富豪,杨国强见过无数的钱,可他却始终认为,“政府给我的七块钱学费和两块钱助学金,是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九块钱,我一分钱都不敢乱花”。

  这种对钱的态度,甚至开始遗传给他的爱女杨惠妍身上。10年以前,杨惠妍在美国留学住地下室,没有空调。可是她坚决不用爸爸的钱,反而催着爸爸多办几所好学校。2017年,在女儿的坚持下,他们父女俩一起捐款1亿元启动“惠妍教育助学基金”,为顺德区内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提供帮助。该基金的启动,在全国开创了将助学扶贫贯彻至全县(区)、全学段的模式。

  时至今日,助学扶贫了20年的杨国强,已经颊生白发。望着同样正在为公益事业而努力的爱女,咂摸着几十年前的那9块钱,他把刻在国华纪念中学校园里大石碑的文字再次默念了一遍:

  “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

  ▲国华纪念中学石碑上的题字

(责任编辑/张小强)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地产,碧桂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