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商业 > 读书

像侦探一样找寻它们,鉴赏它们,去发掘失踪的艺术瑰宝 | 一日一书

时间:2017-11-27 16:57    来源:凤凰读书微信  

   这是伦敦顶尖的“艺术侦探”菲利普·莫尔德讲述的侦查艺术品前世今生的故事。

  在作者看来,艺术品市场中到处是不确定作者或者是被错配了作者的作品,几百年前的画作在流传的过程中,或是光油层被侵蚀而变得肮脏暗淡,或是被拙劣的修复掩盖了大师的笔触。一幅幅名不见经传、蒙尘纳垢的画作,被有着卓越眼光和丰富经验的艺术侦探相中,以低价买进,经过去除光油污渍、移除过度补色后,深藏的大师笔触“破茧而出”。

  顶尖的艺术品商人、专家、拍卖商和修复专家以自己的财富和名誉作为赌注,冒着各种风险运作这门充满压力和不确定性的生意,从被人们忽略的艺术品中发掘出珍宝,证实其为价值数百万英镑的原作,并获得不菲的收入。书中贯穿着充满戏剧性的精彩故事,读来有如侦探小说般精彩纷呈。

      《艺术侦探》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作者:[美]菲利普·莫尔德著李欣译

  主题词:艺术品-拍卖

  16开页数:272 字数:204千字

  定价:42.00元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菲利普·莫尔德是大英帝国官佐勋章获得者、英国首屈一指的艺术界权威。身为艺术品经销商和肖像画专家的他,还兼任英国政府机构,以及许多画廊、私人收藏家的顾问。和寻常商人不同,他不仅出色完成分内的工作,在公众领域也十分活跃。他有着迷人的温柔嗓音,常作为嘉宾在鉴宝类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不错的镜头感,加上英国人特有的幽默,使他比许多专家更擅长讲故事,这也注定了《艺术侦探》会是一本可读性很强、颇具娱乐色彩的故事集,不仅详述一段段波澜起伏的发现之旅,也细致刻画了一系列颇具代表性的人物,除了极富人格魅力的艺术品经销商,还有学者、拍卖商、修复师等,他们点石成金,将曾被忽视的艺术品戏剧性地化作众人梦寐以求的财富。

  目录

  序言/1

  第一章雪夜林边的美国宝藏/35

  第二章绿叶边缘的秘密/61

  第三章洞察和欺骗/96

  第四章对真相的追求/156

  第五章历史的力量/193

  第六章发现机会/233

  术语表/262

  致谢

  精彩书摘

  “我想你听说过,”他开启了话题,“事实上可能就是你。”

  我不明白他在说什么。趁我面露茫然好奇之色,他开始跟我兜圈子,时而透露些风声,时而又想打听点儿什么。

  “今晨广播都报道了此事,想必你一定知道。”他强调。

  “知道什么?”

  “关于伦勃朗。”

  “什么伦勃朗?”

  “就是那幅一度被当成伪作或仿作的伦勃朗自画像,底价估计在1000英镑。哦,别装了,你肯定早就知道!”

  “很遗憾,我没听说过。”我反问道,“它在哪儿?”

  “就在这条路上。”

  我的谈话对象马克·兰塞姆(Mark Ransom)是位经验丰富、精明能干的商人,只有意义非凡的作品才会让他发起这种拐弯抹角的谈话。现在,他知道已经吊足了我的胃口,我别无选择,只得按照他的节奏继续聊下去。我也觉察出了他心中的不平,因为他自己没能得到某件东西。

  “好吧,在这条路上的什么地方呢?”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在赛伦塞斯特镇的摩尔艾伦与英诺森拍卖行(MooreAllen & Innocent)。”

  他现在让我更加不知所措。两天前,我亲自参加了他提到的那家机构的拍卖会,确实回忆不起任何一件可以视为大师作品的拍卖品。当然,也没有什么拍卖品的品质接近伦勃朗这位西方古典绘画史上最著名画家的水准。

  

      伦勃朗《盛宴伯沙撒》

  “他们说这幅画拍出的价格已经创造了单幅作品在村镇拍卖会上的纪录,远高于其他拍卖品。”他故作镇定地补充说。

  “多少钱?”我小声问道。

  “包不包括拍卖佣金?”

  我受够了他的吞吞吐吐。“继续往下说。”我挑明道。

  在一阵残酷而漫长的停顿之后,他用适度的音量道出了那个金额:

  “两——百——六——十——万——英——镑。”

  故事情节变得愈发扣人心弦。伦勃朗研究项目(RRP)主席恩斯特·范·德·韦特林(Ernst van de Wetering)教授是当代最杰出的艺术鉴定专家之一,以研究伦勃朗作品见长,听说这幅画现身拍卖会,他当即破例发出邀请,请神秘买家把拍得的画作拿给他看一看。不久,范·德·韦特林教授宣称那幅画确为伦勃朗原作,巧的是,这不是一幅传统意义上的自画像,而是日常生活肖像(与正式的、易于辨认的画像不同),教授还为此画取了个新名字,叫“大笑的伦勃朗”。就在本书付梓之际,该画重新出现在一则与出口许可提案(对从英国离境的古典名画来说至关重要)有关的艺术新闻中,据说估价已高达2000万英镑。

  我依然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我正在休假,有的是时间,可我仅仅在赛伦塞斯特镇的拍卖室徘徊了半个小时,见鬼!也许我真的只是忽略了那幅画——它是一幅很小的铜板油画作品——但我现在也怀疑,是否有人于我参观展厅之际在密室中查看了那幅画。或者,这些只是我给自己找的借口?我也未浏览展品图录(这是个重大失误),那幅画至少会出现在图录的封面上。总之,身为一名职业的艺术品商人,我有些不好意思提起此事。可就是在接下来一星期的时间里,我才深深地意识到自己不知情到什么程度。

  最初,一位绘画修复师告诉我,在拍卖会开始前一周,他被人请去分析那幅画的情况;之后,一位商人向我透露,他本来已经准备好与另一位商人合伙将那幅画的价格抬高至50万英镑;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和伦敦一位重要拍卖商聊起此事,他说一位客户向他透露了那幅画的情况,为此他特地请了一天假,乘火车到村里看个究竟。加之出价过低的人——我后来查明是著名的纽约艺术商人奥托o瑙曼(Otto Naumann)——和得到消息的其他人,比如为引出最终成交的那位个人收藏家而出价的买家们,以及一些艺术品经纪人(他们没有画廊,只能在村镇拍卖会上寻求机遇),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天真地置身事外。这一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写这本书。在书中,你可以了解到,在技术革命背景下,即便是在距离伦敦两个半小时车程的地方,相对小的拍卖场,一件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品,国际艺术品市场对它何其敏感。写书是解释这一现象最直观的方式之一。十年前我写了《沉睡者:寻找遗失的大师杰作》(Sleepers: In Search of Lost Old Masters),那本书记录了包括我在内的人们在艺术品拍卖会等场合中的重大发现。我可能需要把那本书重读一遍,但我当时并没有提到互联网,当然也就没有把它当作不可或缺的工具。

  

伦勃朗《夜巡》

  时过境迁,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资深的艺术品商人,我身处拍卖现场,却一无所获,与此同时,反倒是那群看到拍卖行网站挂出的图录,于拍卖前数周就开始疯狂上网搜索大师杰作信息的人,早就准备好出价方案,成了潜在的买家。当然,很多人在拍卖会上看到的无非就是自己在网上图录中见过的拍卖品的实物而已。我知道,不仅拍卖行网站上会有全部拍卖品的高清数码照片,所有人都能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查询,而且只要点一下鼠标,就能立即与他人分享照片,分享的对象可以是收藏家、美术史专家、商界同行、潜在的客户等,毫无疑问,在这些获得分享机会的人当中,有一部分跃跃欲试,准备报价,这一点我在赛伦塞斯特镇那次拍卖会上已经见识过了。

  这就是科技时代赋予这个行业的新气象——成百上千的人睁大眼睛,凝视一切潜在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成了更多人触手可及的商品,也能越过商界的藩篱,成就一门学问。人们对潜在的发现进行搜索和比较的能力正在以相当快的速度提高。有能力的研究者通过查阅无数公共收藏、档案文件、文章、价格记录和传记等,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支持或推翻对于艺术品的直觉判断。为了完成一次发现,你不仅要在书面资料中查找相关证据,还要从画的风格、材质等方面进行证实。一幅画出处(即它的历史)的重要方面有可能即刻得以还原,但在十五至二十年前,这个过程得通过专业档案研究完成,需要数周,或者至少好几天的时间。在时刻都是最后期限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互联网的力量让过去意义上的交易仿佛发生在黑暗的史前时代。

  不仅信息技术使发现的手段有了进步,对绘画的技术分析也对此领域有所助益。人们可以判断、认识画作的物理特性。如今,越来越多穿实验服的科学家走进过去那个封闭的、只属于艺术家的世界。对我而言,科学最大的用处之一就是确定一幅画的最早可能时期(terminus post quem,简称TPQ),也就是它可能被创作的最早时间。数据库和其他科学工具在这一领域也大有可为。

  此外,颜料分析在确认颜料本身组成成分和使用方式上已经更为精确。将颜料分析与不断增加的有关这些颜料何时起、被谁首次发现和使用的记录结合起来,可以为判断艺术品的状况增添有价值的佐证。科学数据是伦勃朗研究项目的基石之一,该项目鉴定小组由范·德·韦特林教授领衔,过去五十年在阿姆斯特丹和其他地区进行深入探索,在后面的章节我会做详细介绍。伦勃朗研究项目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证实一些人们过去忽略的画作实为价值数百万英镑的原作,有时也会让持有伪作的收藏者沮丧不已。

  科学分析也让那些狩猎名画的人更容易开展工作。在我20世纪80年代中期刚刚进入艺术品商业领域时,使用X光设备(以便弄清一幅画作的底下是否藏着另一幅年代更久远的作品)甚至如同天方夜谭。那意味着我星期一一大早就得在伦敦某私立医院和那些身体不幸受伤的病人一块儿排队等待相同的服务。如今,专业设备和人员乘车流动作业,他们不仅随叫随到,为画廊或艺术品修复机构提供帮助,还推出了包括红外线摄影在内的其他服务。红外线摄影可以用来看清画家的底稿——也就是草稿线,以证明画作的真实性。

  树木年代学是一门通过树木年轮判断其树龄,来推测制作画板用的树木被砍伐时间的学问。树木年代学如今已成为精密科学,而在过去,想了解树龄,人们得长途跋涉,到伦敦以外的地方做不靠谱的画板材料鉴定,因为当时的测算依据往往是有问题的。当然,这样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像汉堡大学的彼得·克莱因(Peter Klein)教授这样频繁来伦敦的专家,就可以手持放大镜当场提供服务,当人们需要辨认在画板上绘制的早期作品是否为原作时,这种准确度出众的专业服务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伦勃朗《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

  现在,调研科学已变得触手可及,随时能帮人们改变主张,排除或支持推测性的观点。

  我不断被问到(以及被告知)那么多从天而降的科学技术知识,是否导致人们无法有更多的发现,因为作品及其特征在这种信息知识透明的环境下变得无处藏身;在印象中离我们最近的艺术界的纯真年代,拍卖商将豪华古宅中的藏品堆成杂物大卖场,如果哪件东西还有缩略图,那简直像中奖一样。在我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事实恰恰相反。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或不确定作者,或被错配了作者的作品。当然,世界上待发现的伦勃朗画作数量有限,但发现是依赖知识的,知识能让过去未曾发现的事物为人们所理解、重视。当然,发现也依赖于能产生买家的市场。我们的文明让此前被忽视的艺术家重新被赏识,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更大量的可检索的知识,因此,发现佳作的机会也在成倍增加。

  当然,正如在那幅伦勃朗画作的例子中证明的,尽管老一辈的顶尖名画猎手往往涌向一处,但那时候有待发现、可被收入囊中的作品数量比现在要多。这些猎手中有经销商,也有拍卖商,他们中有很多人在这个领域相当权威,为了捍卫自己的名誉,不顾财务状况也要放手一搏。新一代的艺术侦探在掌握现代科技的同时,也需要具备老一辈猎手那样的能力。本书的功能之一,就是告诉读者,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对艺术作品状态之谜最感兴趣,在本书最末,我附录了简短的术语表,以重新定义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术语。对判定古董级画作来说,尽管分析科学或学术知识也有用武之地,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的名画鉴赏家能在客观因素干扰、破坏导致画作晦暗难辨的情况下找到最有用的线索,这是普通修复者不具备的特殊本领。有些学者,以及我的好几位同行都具有这种能力,尽管专业是经验和知识的产物,但它也需要想象力和直觉这种不可言传的力量。与识别出补色,以及被掩饰的部分到底什么样同样重要的是,这些画可否修复,或可以怎样修复。画布或画板上的画作是非常脆弱的,百余种不同类型的侵害会对其产生威胁。最常见的、可以修复画面的覆盖物是能使画作变颜色的光油。油画一般被画家涂以光油,涂上光油的表层成了均质隔层,犹如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画的风格、轮廓,以及隔层之下现出的颜色,同时,它也给画提供了保护。

  经过时间的沉淀,光油也可以充当拂去灰尘的海绵,不论这层灰尘是来自烟尘、火炉还是厨房。有时,如果这些破坏性物质毒性足够大,它们会渗透至光油层以内,侵蚀画作本身。一滴碳酸饮料足以对画作造成无可挽救的破坏。不过,我觉得无论何种破坏,都比不上我最近在加尔各答看到的几幅18世纪英属印度肖像画,它们被汽车尾气熏染,画的表面因化学反应呈颗粒状。这种类型的损害比较罕见,而碳酸饮料通常也只待在容器里,直到被喝光为止,很少对画产生污染。上帝保佑,多数情况下,这些污损的范围仅限于画作的光油层,污染使画的表层变得像月食的天空一样黑,关键在于,这些画作经过处理后呈现了出人意料的变化,在清除被污染的光油层之后重获新生。

  作者简介

  菲利普·莫尔德(Philip Mould),拥有大英帝国官佐勋章(OBE),是英国一流的艺术品权威,为众多画廊、私人收藏家和媒体担任过顾问。他著有广受好评的作品《沉睡者:寻找遗失的大师杰作》(Sleepers: In Search of Lost Old Masters),并且长期担任受600万观众喜爱的节目《古董巡回秀》(The Antiques Roadshow)的特约专家。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好书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