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商业 > 读书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时间:2017-02-17 15:21    来源:Vista看天下  

  人们几乎很难意识到,《追风筝的人》已经在中国出版十年了。

  因为,它似乎从没有离开过公众的视线:名人开的书单,学校的必读书目,社交网络一茬茬口吻真挚的读者读后感,总在重复这个名字。畅销书排行榜上,一定能一眼抓出这本书红得发紫的封面:夕阳里,悬在半空中的风筝剪影,腰封上印着那句著名的“为你,千千万万遍”。

  2006年出版后,《追风筝的人》一直在当当网畅销书排行榜前20位,且越来越受欢迎:2012年前十,2013年前三,2014年后连续两年第一,今年有超过半年排名第一,而当当网的线上图书销量占图书市场份额的1/3。在亚马逊年度“最畅销图书”榜单上,《追风筝的人》也连续两年稳居前三。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应该说没有书可以与它相比。”对于畅销,这本书的海外版权经纪人钱德勒·克劳馥(ChandlerCrawford)如此形容。十年里,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的《追风筝的人》在全球卖了3200万册,中国发行量超过500万册,即将第100次印刷,超过单册《哈利·波特》的平均销售量。

  “每本书和人一样,有它自己的命,《追风筝的人》确实是命比较好的一本书。”谭光磊说。他是这本书的中国版权代理,十年前,他把这本书带进了中文世界。

  代表作

  直到卖掉《追风筝的人》的中文版权,谭光磊都没有读过这本书。

  2004年,谭光磊25岁,留长发,是台湾大学外文所研究生。大学四年里,他最潜心钻研的是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花两年给出版社翻译了这套书前两卷。擅长中英双语、又有翻译经验,他开始“一边念书,一边兼顾版权代理”,在一家专门代理外语书的公司开发英文市场。

  那时,版权代理人(literaryagent)在中文出版界尚属新兴事物。这种职业最早出现在19世纪,类似于商业和文学之间的纽带。英语出版社一般不直接接受作者投稿,作家把作品寄给版权代理人。签约后,作家可以专心创作,由代理人与出版商交涉。

  在代理公司,谭光磊的工作是从作家版权代理人手里买下小说,卖给中文出版社。他整天浏览美国“出版人市潮(PublishersMarketplace)网站,寻找有意思的英文小说给代理人发邮件,收到的99%都是拒信:对不起,我们已经有独家代理了。

  运气好的时候,总会碰到一两条漏网之鱼。谭光磊看中一本小说《盐之书》(thebookofsalt),写20世纪初一名越南青年流浪巴黎,在文学沙龙当厨师的故事。通过邮件,他结识了这本书的代理人钱德勒·克劳馥,又因《盐之书》合作愉快,不久又得到第二本书:《追风筝的人》。上网一查,是关于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那是2004年初,这个关于阿富汗的故事已经在美国出版,但还没闹出动静。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听起来很遥远,自己也没什么感觉。”但看新闻报道说梦工厂买下了《追风筝的人》电影版权,“那就试试看吧”。什么书能畅销,谭光磊“完全没概念”。

  当年的法兰克福书展,谭光磊梳着马尾辫、穿着爸爸的西装,第一次见到这位钱德勒女士。从书展回来,谭光磊收到钱德勒寄来的《追风筝的人》样书。这时,《追风筝的人》在美国“已经一飞冲天”。《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这本书停留了131周,超过著名畅销书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Tokillamockingbird)的89周纪录。

  来不及细读,他把样书通通寄给了10家出版社。2005年,《追风筝的人》繁体中文版在台湾出版,很快成为畅销书。他觉得“卖简体应该很简单”,于是,带着三本繁体《追风筝的人》飞到北京。

  他想错了。一家“特别知名的大出版社”组织了一个评委会,一群资深编辑围着圆桌给这本书挑出了一百多个政治错误:关于苏联共产党入侵阿富汗,关于伊斯兰教和穆斯林。谭光磊听得满脑子都是“啊?”跟钱德勒商量,决定“绝对不删改”。

  与此同时,世纪文景的编辑钟智锦读完《追风筝的人》,深受感动,报了选题坚持要出。当时,文景的书社科类居多,小说出版刚起步,出版的第一本外国小说《达芬奇密码》十分畅销。最后,文景买下了《追风筝的人》简体中文版权,当时的营销部编辑王玲“并没觉得有什么敏感的地方”,同意不删改。

  钟智锦在编辑时太入戏,常边哭边工作,2006年5月,这本书中文简体版出版。封皮上印着紫红色夕阳下一只黑色风筝剪影。腰封上有智利作家伊莎贝拉·阿连德(IsabelAllende)的推荐,她曾被称为“穿裙子的马尔克斯”:“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日,让我所读的一切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追风筝的人》第一年销售15万册,第二年翻倍,第三年第20次加印。

  《追风筝的人》让入行半年的谭光磊有了一本畅销“代表作”,这以后,签约图书顺利很多,“可说是我在这行站稳脚步的关键大书”。四年后,他成立了自己的版权经纪公司。

  风筝

  谭光磊第一次读《追风筝的人》,是在卖掉这本书的中文版权后。

  2005年,谭光磊从纽约书展回来,因为12个小时时差一个月睡不好觉。他翻开这本书,从下午看到半夜,睡着又醒来接着看。

  《追风筝的人》讲的是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阿米尔出生在阿富汗喀布尔富人区,最好的玩伴是仆人的儿子哈桑。两人一起打水漂,看电影,每年冬季参加风筝比赛。阿富汗传统风筝比赛不单要放得高,还要互相进攻,被割断线的风筝落下后,归追到的人所有,象征荣誉。

  阿米尔擅长割线,而哈桑永远知道风筝掉落的方位。替阿米尔追风筝前,哈桑总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在一次追风筝途中,哈桑被一群坏青年围堵,他曾为了保护阿米尔跟坏青年结怨。坏青年决定羞辱他一番,他们鸡奸了哈桑。阿米尔目睹一切,却不敢作声,还因无法面对哈桑,逼走了他。不久因战乱,阿米尔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成了作家,对往事无法释怀,二十年后回到故乡。战乱中,哈桑被塔利班杀死,留下一个儿子,被迫当了塔利班的娈童,而豢养他的塔利班正是长大后的坏青年。阿米尔想带哈桑的儿子回美国,又遇到层层阻挠,哈桑的儿子绝望地试图自杀。

  谭光磊翻到最后一页,天已经亮了,“非常感动”。他仍然不太清楚畅销书的必备要素,但他意识到“这本书可以感动我,也许也可以感动其他人”。

  这本书出版后,世纪文景联合新浪网,在网站上连载《追风筝的人》,又在电视读书节目上推荐这本书。2006年5月初,《追风筝的人》豆瓣页面出现了第一篇书评。

  网友@提拉米叔给这本书打了五星,“史诗般的历史景观和荡气回肠的人性故事,这是一种久违的感动。”那是美国发动对阿富汗塔利班战争五年后,暴力事件频发,街头遍布炮火毁坏的房屋,喀布尔一个月发生6起自杀式爆炸。这本书让读者们第一次从战争新闻以外的地方读到阿富汗的故事。

  “这本书到底是不是作者自传?”——这是当时读过书的读者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作者胡赛尼承认,《追风筝的人》三分之二来自亲身经历。

  和阿米尔一样,胡赛尼的童年在喀布尔的富人区度过,家里房子很大,庭院夜晚的派对挤满名流。父亲是外交官,母亲是一所学校的副校长,他夏天呆在学校里读书,冬天放风筝,假日去电影院看约翰·韦恩的电影。

  15岁那年,胡赛尼跟全家9口移民美国,坐着书中描绘的拥挤逼仄、时不时有人死亡的闷罐车。到美国后,父亲只能做保安,母亲在餐厅当服务员,靠拿救济生活。成年后,他成了一名外科医生。

  1999年,电视上播放塔利班政府禁止阿富汗民众追风筝的新闻,胡赛尼有感而发,每天5点起床,写一点故事再上班。最后25页的短故事完成,关于“追风筝的两个孩子”。这个故事被寄往《纽约客》和《大西洋月报》等杂志,石沉大海。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9·11”事件后,他打算把这个短故事扩充成长篇小说,又担心时机不对,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不久前,胡赛尼在一次采访中说:“如果说9·11对这本书的出版和畅销没有影响的话,那就是我不够坦诚了。”

  经历28次退稿,曾代理过斯蒂芬·金作品的经纪人伊莱恩·考斯特(ElaineKoster)接受了《追风筝的人》手稿,她打电话告诉胡赛尼:“我很喜欢这个故事,你一定会出名,成为畅销作家。”胡赛尼家的电话答录机至今还存着这段电话录音。

  伊莱恩和钱德勒两位代理人最初看到的《追风筝的人》,人物命运跟现在不同。在原稿里,阿米尔的妻子是个不讨人喜欢的美国女人,而结尾则以哈桑的儿子自杀身亡结束。在代理人和编辑的建议下,阿米尔的妻子改成了一名善良的阿富汗女性,哈桑的儿子被救活了,跟阿米尔一家在美国生活。最后,阿米尔为童年赎了罪,愿意“千千万万遍”为童年伙伴的儿子追风筝。

  “救赎”的完成使得这本书更加具备了类似“卖座商业片”的基本要素——情节动人、异域风情,以及合家欢式的大团圆结尾。但这也成为了它被部分读者吐槽的原因之一。2006年5月20日,在一边倒的五星感动中,豆瓣上出现第一条两星书评。网友@西闪写道,除了旧日阿富汗、流亡美国的难民生活令人感到新奇,这本书完全是“美国影片中各种流行要素的大杂烩”。

  这本书在中国的十年中,有近25万名读者在豆瓣上留下阅读痕迹,一半人给它打五星。但也有一成读者给这本书打了三星及以下。网友@猫熊认为对《追风筝的人》热捧,“证明了被读者文摘式的文字哺育大的一代读者可怜的鉴别能力。”煽情、人物扁平、情节巧合过多、迎合美国主流价值,是这些读者不喜欢这本书的重要原因。

  钱德勒也曾担心过,这些改动会让这本书变成一个“花哨俗气的迪士尼故事”,不过她认为最后“处理得还不错”。“这本书直达我的内心,”经纪人职业让她对书有直觉,“这本书讲的是普遍的人性。”

  这本书在美国出版一年多以后,“雪球效应爆发了。”胡赛尼说,那时找他看病的病人在诊疗时,都不谈病情,只想聊哈桑和阿米尔。于是,胡赛尼决定成为职业作家。

  正是这时,谭光磊收到《追风筝的人》,并把这本书介绍到中文世界。

  十年

  十年前,谭光磊对《追风筝的人》的预期是“卖5万10万非常高兴,卖10万20万欢天喜地,卖到100万已经放鞭炮了”。

  十年后,谭光磊说《追风筝的人》“是我代理过最重要也最畅销的一本书”,但是“说实话,没有想到能卖500万册这么夸张的数字”。

  《追风筝的人》在中国出版的十年里,世纪文景“有意识”地向学生群体推荐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讲的是孩子和他们成长以后的故事”。事实证明,好书推荐在学生中最容易“滚雪球”。《南方都市报》一篇报道中,东莞超过5所学校的老师推荐过《追风筝的人》,甚至幼儿园老师也推荐家长给孩子讲这本书的故事。《今日早报》报道,在杭州中学学生“最受欢迎的书”调查中,《追风筝的人》名列第一,遥遥领先第二名《三体》。2014年,清华大学学生畅销书排行榜上,《追风筝的人》位居第三。

  2007年,《追风筝的人》电影剧组来到中国。导演是擅长处理禁忌题材的德国人马克·福斯特(MarcForster),他带来3名小演员,是从阿富汗学校2000名儿童里选出来的,饰演童年阿米尔、哈桑,以及哈桑的儿子。因为在阿富汗拍摄受到塔利班威胁,他们不得不转移到和喀布尔民风相近的新疆喀什。

  电影八成以上场景在新疆拍摄,主要展现战前两个少年的童年往事。电影里,阿米尔和哈桑在迷宫一样的喀什老城里追风筝。作者胡赛尼在片场,这是这位2014年排名“在中国最赚钱的外国作家富豪榜”榜首的作家唯一一次来中国,呆了两个月。

  同年,谭光磊把胡赛尼的第二本书《灿烂千阳》介绍进中国,讲塔利班统治下被侮辱损害的女性故事,《华盛顿邮报》《纽约每日新闻》等媒体认为这部书甚至“超越了《追风筝的人》”。

  电影上映和《灿烂千阳》出版,不少人又找回《追风筝的人》翻阅比对。2008年,《追风筝的人》一年豆瓣书评比上一年翻了两倍还多,并在接下来的五年里,稳居当当网畅销书榜的前20位。

  2013年感恩节,美国总统奥巴马带女儿逛书店,选购了20多本书,其中有《追风筝的人》,“总统给女儿的书单”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年底,明星高圆圆在《快乐大本营》综艺节目里推荐了《追风筝的人》。“销售本来渐趋平缓了,突然之间又爆炸,还一直往上走。”这被谭光磊称为“神秘的突发事件”。

  当当网是《追风筝的人》主要销售渠道之一,排行榜根据读者购买量数据实时更新。据当当网图书公关关系经理王倩纾介绍,当当网会为畅销书提供显眼的页面,读者购买文学类书籍后,也总会被关联推荐这本畅销书,而当当网的畅销排行榜也会对实体书店有影响。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名人推荐后,世纪文景更改了当当网页面的宣传语:“快乐大本营高圆圆感动推荐,奥巴马送给女儿的新年礼物。为你,千千万万遍!”2014年,《追风筝的人》销量陡增,并达到中国十年销售的顶峰,一年卖出88万册。

  爱、战争、人性、成长、赎罪,《追风筝的人》三百多页覆盖了人类世界的所有母题,跨度大的读者群都能从中找到共鸣。读者间的口碑和阿富汗的话题性,使它从未淡出读者视线。再加上高圆圆明星效应,后3年的销量比前7年的总和还多,在2016年年底超过500万册。

  “书好绝对是必要条件,但卖到什么程度,却没有办法预期。”谭光磊笑言这本书的“命好”,能畅销十年且如此大卖的原因之一是赶上了好时候,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的大发展使得不同区域的读书趣味差异缩小,不论在贵州山区、煤都山西,还是毗邻香港的东莞,“《追风筝的人》都是小说类畅销书”。

  在中国出版十年后,世纪文景推出了《追风筝的人》纪念版。胡赛尼写了前言,纪念版还附有一套阿富汗摄影集,一名意大利摄影师在过去二十年多次赴阿富汗拍摄,记录下阿富汗是如何从一片能够无忧无虑追风筝的乐土,渐渐变为现在满目疮痍的样子。

  今年,豆瓣上关于《追风筝的人》书评比上年翻了一倍,又有超过一千名读者写下新的读后感。而“神秘的突发事件”中的明星主角则变成了在年轻人中更有影响力的胡歌和窦靖童,前者为粉丝推荐的书目中,《追风筝的人》榜上有名,而后者则坦言,作品《brother》的创作灵感正是来自《追风筝的人》。

  世纪文景当年出版这本书的王玲说,“老一拨读者长大了,又有新一拨读者进来了。”十年里,看这本书的读者一茬换了一茬,就像书里一代替一代追风筝,然后长大,像一个轮回。而在当当网2016年年中好书榜虚构类榜单上,《追风筝的人》依旧排名第一。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追风筝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