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商业 > 读书

白烨:写作脱不开时代和历史

时间:2013-11-08 21:58    来源:北京晨报  

   被遗忘的新时期

  张贤亮是新时期影响大、受争议的作家,他是勇闯“文学禁区”的先行者,他风格多变的文字,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他对“文革”的描写与反思,他对“改革开放”的深层剖析等,都曾引起无数的争议和讨论。他的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也都曾风靡一时,成为当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曾经被认为是中国作家中离诺奖最近的作家。

  近日,张贤亮的十卷本文集正式出版,这套由张贤亮本人题名的《张贤亮作品典藏》,基本涵盖了张贤亮自1979年重新执笔以来,所创作的全部小说代表作和相当一部分散文作品。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3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曾经风靡天下的作品和作家们,似乎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张贤亮、蒋子龙、韩少功……他们的名字已经不再为年轻人所熟悉,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说:“今天的文学,更多倾向于轻松化的阅读,当年新时期文学时代那种沉重的思考、严肃的写作渐渐不再流行。这不是文学的原因,而是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重温新时期的经典新时期文学留下了很多经典,也为后来的文学提供了许多基础性的东西,比如知青文学、反右文学等,他们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反思,是值得我们反复回味的。

  北京晨报:《张贤亮作品典藏》最近出版,但是这位曾经影响力极大的作家,在年轻人中间似乎并不是很受关注。

  白烨:张贤亮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最知名的作家之一,和他同时代的作家们还有很多,蒋子龙、卢新华、刘心武、王蒙、柯云路、韩少功等,今天的年轻人大多已经不太了解他们了。这其中的原因,跟文学关系不大,更多的是时代变了,社会文化生活的形态变了。在新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中,传统的经典文学被遮蔽、被掩盖、甚至慢慢被遗忘。

  北京晨报:那么今天出版那个时代的文学经典,是否有助于唤回人们的文学记忆呢?

  白烨:新时期文学留下了很多经典,也为后来的文学提供了许多基础性的东西,比如知青文学、反右文学等,他们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反思,是值得我们反复回味的。因此,我觉得再重新出版那个时代的作品,也等于是在重温经典,让后来人多少有点儿了解,这是好事。不过值得担忧的是,在今天的环境中,到底会引起多少人的关注,要打个问号。我想那些作品所对应的读者,更多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会不会喜欢,很有疑问。

  一个时代的群体像新时期文学流派的繁荣,文学论证的积极,和当时改革生活相互影响,不仅接续上了“文革”中断的文学传承,甚至远远超过了“文革”之前的“十七年文学”,即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文学。

  北京晨报:新时期文学,这个名字如何得来?

  白烨:新时期是一个和社会生活相关的概念。上世纪70年代粉碎“四人帮”之后,社会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后来这个概念被引入到文学之中,用来描述那个文学复苏和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文学就被称为“新时期文学”,也有叫“70年代末到80年代文学”的。70年代后期,文学中批判当时代的社会错误比较多,到80年代,文学迎来了新的大发展,所以,这个时代的文学,如果把它称作80年代文学的话,可能会更加明了。

  北京晨报:新时期文学有什么重要的特征?

  白烨:当时的文学,整体上讲,和社会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当时出现了许多流派,比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朦胧诗、先锋文学、改革文学等,各个流派都出现了许多知名的作家,比如伤痕文学的卢新华、刘心武,反思文学的王蒙,改革文学的柯云路、蒋子龙。朦胧诗的代表北岛、舒婷以及寻根文学的韩少功等,文学在短时间内出现了极大的丰富性。此外,文学与人心人道、与现实生活的论证也是当时非常重要的现象。这种文学流派的繁荣,文学论证的积极,和当时改革生活相互影响,不仅接续上了“文革”中断的文学传承,甚至远远超过了“文革”之前的“十七年文学”,即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文学。所以说,新时期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承上启下、再创辉煌的一个时代。

  白烨:写作脱不开时代和历史

  白烨: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代表作:《文学观念的新变》、《文学新潮与文学新人》、《批评的风采》、《文学论争20年》等。

  文学形态随时代改变不能说文学变了,而是时代变了,社会生活的重心变了,以前以政治为中心的生活逐渐褪色,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重,文学必然也会跟着变化。

  北京晨报:不少评论说新时期文学后来凋零了,是否如此?

  白烨:也不能说是凋零,实际上是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文学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经济生活成了社会生活的中心,个人化、甚至是市场化的写作逐渐代替了集体性的写作。文学不再是一种群体性、思潮性的创作。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是一个思潮接一个思潮,每一个思潮中,总会出现大量的作品和作家,这其实就是一种集体性或者群体性的写作,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文学逐渐转向了个人化、个性化的创作,这个时代的小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再加上70后作家的崛起,文学的形态也就逐渐变化了。

  北京晨报:文学有了新的形态?

  白烨:是的。不能说文学变了,而是时代变了,社会生活的重心变了,以前以政治为中心的生活逐渐褪色,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重,文学必然也会跟着变化。

  每个人都和历史息息相关现在许多年轻的写作者,不关注历史和社会,甚至认为自己和历史无关。他们不知道,其实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和社会、和历史息息相关,都是整个社会和时代的脉络的一部分。

  北京晨报:对于今天来说,重读新时期文学,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

  白烨:新时期文学,反映的是那一代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对于现实的思考,整个那个时代的写作中,几乎没有什么纯粹的个人命运的描述,因为个人的命运都是和整个社会纠结、联系在一起,每个人的命运都在社会的大潮中起伏跌宕。今天的写作中,关于历史、关于社会的色彩在逐渐变淡,描写个人的悲欢离合的作品更多,尤其是年轻的作家,不大喜欢写历史,也不大习惯于把个人放在历史中去衡量。可能还有许多年轻的写作者,干脆不关注历史和社会,甚至会认为自己和历史无关,把个人的命运和历史、时代疏离开来。他们不知道,其实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和社会、和历史息息相关,都是整个社会和时代的脉络的一部分。

  北京晨报:这种疏离在文学领域中看来是否不当?

  白烨:写作是个人的事情,但文学脱不开时代和历史的环境,这两者之间应该有一种相互的关系和平衡,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可能过于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今天的文学,却又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完全不关注历史和现实,这也是不太合适的。

  文学与现实的距离上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这就使得文学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比重下降,给人一种文学没落、文学边缘化的感觉。

  北京晨报:新时期文学之后,一直有文学没落、文学边缘化的观点。

  白烨:要跟上世纪80年代比,文学确实在边缘化。那个时代,文学对于社会的影响极大,因为文学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重。新时期文学之后,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确实开始下降,这是没有疑问的事实。

  北京晨报:为什么比重会下降?

  白烨: 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社会文化生活相对单调,文学成为最主要的文化生活的载体,因此使得文学不仅承担了文学本身的功能,还承担了许多文学之外的功能,比如说新闻、娱乐的功能等。上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媒介越来越发达,这使得文学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比重下降,给人一种文学没落、文学边缘化的感觉。但事实并非如此,剥离了文学之外的社会功能,使文学变得更加纯粹,也更容易去完成文学本身的功能。

  如何从边缘到繁荣今天的文学前所未有的繁荣,不论是从作品的数量、文学的类型、创作者群体等方面来说,都是如此。

  北京晨报:那么今天的文学是否难以再现当年的辉煌呢?

  白烨: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只属于那个时代,重现当年的繁荣也没有意义,过去那种群体性的、一个潮流接着一个潮流的现象,本身也很难再重现。今天的文学,是多样化的,不同的类型同时存在,各自发展又互相联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的文学前所未有地繁荣,不论是从作品的数量、文学的类型、创作者群体等方面来说,都是如此。

  北京晨报:不少人认为今天的文学太过自我,对社会现实的观照已经很少,您怎么看?

  白烨:今天的文学是多样的,没有一个整体的文学潮流,可能有些作品离现实很远,但有些作品仍旧和现实紧密联系。如果说真的有什么问题,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多样化之下的主次不分,良莠不齐,这反而更值得关注。

  北京晨报: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白烨:这其实和社会生活的形态相关,比如新闻、网络等造成的快速化阅读,乃是经济文化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文学本身的领域中,可以通过文学评论、文学教育等逐渐扭转,但文学之外的因素,还是要依靠综合手段,才有可能使得文学重新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晨报记者 周怀宗■相关阅读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文学(1976—— )是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一方面是适应文学自身发展内在规律,要求有新的文学作品来突破传统僵化的表达模式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同我国体制变革的大事件相适应的思想变革的需要决定的。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带有许多显著不同于前面时期的特点。

  特点有二:1、随思想上的进一步突破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文学打破以往与政治紧密的联系,而变为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2、创作模式由传统单一和一元化(二元对之模式)转向多元化格局,出现各式各样的文学创作式样、思潮、流派。创作题材上也由过去反映革命战争和历史的宏大题材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

  新时期诗歌:代表作有艾青《鱼化石》、曾卓《悬崖边的树》、牛汉《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海子《以梦为马》等。

  新时期小说:伤痕文学代表作有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班主任》等;反思文学代表作有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等;改革文学代表作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路遥《人生》等。

  新时期散文和其他文艺作品:代表作有巴金《随想录》、程炳《文化苦旅》、贾平凹的《商州系列》等。

来源:作家在线

 

责编/张小强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白烨,历史,书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